■杨燕明
教育部22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杜科伟介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从2009年,教育部就已经开始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2010年开始在全国部署,要求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到了今年,也就是在马上开始的新学期,全国初步建成管理系统。(详见今日本报27版)
“统一学籍”的规定,其利好显而易见,如对转学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对失学、辍学等情况也能更早地获悉。这些利好,可以更好地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普罗大众的文化程度。当知根知底,“统一学籍”在规范管理上的正向价值,便显而易见了。不过,如果还想有些其他的附加值,如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让孩子异地高考等,却似乎又望尘莫及了。
在我看来,“统一学籍”的功效,在眼下来说,其实就止于“规范管理”,其虽然是一种进步,但不过是厘米推进罢了。须知,在之前的“统一学籍”条款中,有极大的亮点——“全国实现统一的学籍管理后,学校教育实现对接,农民工子女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及时、便捷地进入学校就读。”遗憾的是,这个亮点在饱受争议之后,如今已经“见不到”了。而“统一学籍”的终极目的,显然是“无论何时在何地都能入学”,但很可惜,如今这“隐藏得更深”了。
众所皆知,“统一学籍”只是起点,要想这变成城乡之间的“通行证”,在当前的氛围下,难度系数还是极高的。自然,将“随时随地入学”的亮点删掉是一种正面现实的表现,但正面现实不能止于“删除亮点”,而应是做到“亮点的要求”。更何况,如果“统一学籍”无法抵达公众期待的公平,那么“统一学籍”的正能量便会消减不少。公众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关注“统一学籍”,就在于对这寄予了厚望,希望这能成为“城乡同权”的一个契机,让异地高考能够得以实现,让教育公平能够照进现实。
不过,在户籍制度的藩篱下,这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城乡同权”的呼吁一直存在,但一直没有照进现实,可见阻力之大、可见荆棘之多。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无所作为的理由与借口。就眼下而言,“统一学籍”显然就是一种努力,也代表着一种方向。既然对教育的改革已经提升议程,但剥夺户籍制度上的附加值,便是应有之义。
换言之,“统一学籍”的终点是“统一户籍”,即让每一个人在何时何地都能入学,这自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也是最公平的一种情形,尽管对眼下的制度而言,仍有难度,但“统一户籍”的努力,从来都不该停歇,唯有如此,才能抵达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彼岸。
新闻推荐
《起风了》是宫崎骏收山之作9月6日下午,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就退休一事,在东京都内某酒店举行了记者会。吉卜力工作室的社长星野康二、制作人铃木敏夫也一同亮相。11个国家和地区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