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影片《不肯去观音》7月26日上映以来,票房惨淡。究其原因,排片不佳及场次过低是主要原因,多数影院未在黄金时段提供场次,更有不少影院在上映两天后便将该电影草草下线。
影院要赚钱。对于排片少,大家首先会猜想是观众不喜欢。
然而通过了解,《不肯去观音》的观众缘其实不错。影片以唐朝时期日本僧人慧萼赴大唐求请观音的传说为背景,画面唯 美,情节生动,影院上座率普遍达到八成以上,北京紫光电影院 、上海万达影城等甚至出现了座无虚席的情景。
电影圈有一句话,叫得排片者得票房。对一部电影来说,排片率特别是首日排片率会直接影响和决定该片的总票房。
《西游降魔篇》为40%,《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35%,《中国合伙人》为36%,《小时代》则以45.01%打破了中国影史的纪录,部分院线甚至100%排映该片。
一部电影的前期排片主要根据投资规模 、演出阵容以及宣传声势 、话题性等因素决定。
除此以外,能够掌握排片大权的,就是院线及其旗下的影院。
所以现在的电影为了获得高排片率,也开始了“拼爹”时代——片方要么在投资阶段就将拥有院线的电影资本拉进来,以求在排片博弈中对院线有足够话语权;要么自身财大气粗,可以动用各种资源,做足前期 宣传,制造各种话题。然而,能够满足这种条件的影片毕竟是少数,几部电影占据排片表前列的背后,是大量影片的影院一日游,其中不乏艺术性 、思想性俱佳的优秀之作。究竟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替观众选择电影?影院排片取代题材内容 、艺术水准 、价值取向 、观众反响等因素,成为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观众陷入“被选择”甚至“无从选择”的尴尬境地——电影市场的这种不成熟给业界敲响了警钟。影院选片往往会以经验判断,但这种经验有时会有滞后性,并不十分科学。一旦只重宣传 、质量不高之作充斥银幕,好片因市场“不选择”越来越少,电影市场的发展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云志)
新闻推荐
8月15日本报一版以题为《力争一批项目尽早收尾实现效益》报道的文惠桥(新桥)计划于本月21日开通的消息受到不少读者关注,与此同时,大家还关心东台路改造何时通车的问题。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