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阿婆依然清晰地记得,70多年前,她的家在香港深水埗福华街147号万星织造厂3楼。父亲袁宗,人称“肥佬”,在南昌街邮电局卖邮票,母亲何佩嫦是个家庭妇女,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袁阿婆回忆说,虽然家中不富裕,但一家六口人却过得很温馨。后来,大哥袁森病逝,姐姐袁锦馨嫁至广东新湾,袁泳诗就成了二哥袁满的小“跟班”,两人的关系也因此特别好。“我二哥好能干的,当过英文老师 、飞行员,还会唱粤剧。”小时候,袁满常带着袁泳诗到戏院听戏,还常去著名粤剧明星马师曾家中玩耍。后来,袁满娶妻名叫陈五姑,在福永街16号地下开了一家粉店。
1941年,10岁的袁泳诗上了附近一所秋壹女书院,聪明伶俐的她不仅和同桌陈仁初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还考取了年级第一名,获得第二学期免学费的奖励。
然而,1941年底日本入侵香港,纷飞的战火不仅打断了袁泳诗的求学路,更将她的幸福家庭弄得支离破碎。二哥袁满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抗日。“你们走,快走!”报完名后袁满赶回家中,让亲属立即撤离,以免受到牵连。袁泳诗虽是万般不舍,也只得跟随父母 、表哥表姐一起逃回老家广东东莞,二嫂陈五姑则留下与二哥生死与共。
“当时走得匆忙,只拿了一些钱和衣物,父亲收藏的金条也扔在了花盆里没带走。”年幼的袁泳诗想不到,这一别竟长达70年。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