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近百年的“方罍之王”皿方罍21日下午5时45分许在位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长沙海关监管仓库顺利入境通关,重归出土地湖南。根据安排,湖南将于28日为这件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国宝举行隆重的皿方罍器身、器盖合体仪式。合体后的皿方罍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珍藏。
(据22日《南方都市报》)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在查看皿方罍器盖
现在,从官方博物馆到民间文物爱好者,文物收藏堪称时髦。收藏热具体到机构或个体,其目的迥然而异,有些是基于历史文化的完整及传承,有些则是为了功利要素。法治许可下,文物收藏并无高尚与卑下之分。收藏评价,亦不可掺杂道德好恶。
湘籍藏家让国宝回家的模式,充满新意,值得点赞。这个让现代人“不明觉厉”的皿方罍,在专家眼里可是青铜重器,堪称国宝。国宝回家,意义重大。
这尊文物,2001年佳士得曾经拍得900多万美元的天价。现在在拍卖场亮相,以中国文物的受追捧程度,价格翻番是笃定的。湘籍收藏家和所有者拍卖场背后的私下谈判,洽购成功,并承诺该文物永远不出现在拍卖场。由此,湘籍收藏家用市场行为,让文物脱离市场的羁绊与功利化的颠沛流离,回归本土和文物本性。内种博弈与情怀,令人感佩。
这也给国宝回家,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文物大国,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奇多,几乎难有准确数字。据200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统计,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法国260万件,日本200多万件,德国30万件左右。此外,美欧及其他欧洲国家亦有不菲的中国文物。至于流落海外私人藏家中的中国文物,则很难有明确统计。
要说明的是,海外流失文物,哪怕是通过非正当的侵略战争或其他非法手段,固然有国际法途径可循,但追讨起来亦有相当难度。而且,已经被海外博物馆或图书馆收藏的文物,由于保存条件很好,回到母国反而不利文物保护。在此情势下,维持文物保存现状,也是不错选择。而且,这些文物既可作为收藏国历史不堪的见证,亦可充当远播中国历史文化的使者。
历史不能忘却,文物不可赋予太多历史悲情。否则,就会被拍卖企业和海外收藏家所绑架甚至利用。以圆明园铜首为例,业界认为并不属于国宝,只是近代普通的文物而已。但由于国内舆论场的喧嚣,及不当情绪的延烧,给一场普通的拍卖附加了不该有的剩余价值。2009年兔首拍卖因为一位中国藏家的“爱国主义”表演,不仅使得铜首市场价攀升,也让人感觉中国藏家回购文物的非理性。
爱国无价,但回购文物亦不可以花冤枉钱。更不能让海外藏家和拍卖行,感觉中国藏家人傻钱多,无端推升文物价格,大发中国人的爱国财。
湘籍藏家回购国宝非常低调,而且直接和所有者谈判,这是市场行为的回归。靠爱国主义的大鸣大放,要么激活藏家的高价待售心理,要么让其忌惮让谈判流产。因而,湘籍收藏家的市场化回购文物是一次成功的市场案例。
若仅仅是藏家的市场化行为,文物回归湖南博物馆且永不拍卖的承诺,藏家行为更有一种纯粹的爱国精神。纯粹的市场行为和纯粹的爱国主义,在物语横流的社会语境下,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标杆。
不过,人们依然会诘疑,回购文物资金不菲,公共财政是否也参与购买?若是,应该公开透明,且丝毫不减损藏家的声誉。怕就怕公帑回购,而且不经民意酝酿。如此回购,既有程序瑕疵,也使国宝回国失去意义,而成为权力意志的变异符号。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东京6月27日电】安倍政府27日上午向自民、公民执政两党提交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相关内阁决议案最终版本。如果得到执政党的认可,安倍政府计划于7月1日正式通过该决议。这份内阁决议案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