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他这一生,就像他一辈子的作品———深海中的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将来,要不学航空,要不学造船,再也不能让祖国受人欺负!
“高中毕业后,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时录取了我。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爱海,最终选择了造船。”他说。
搞核潜艇必须隐姓埋名,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时间家人都不知道黄旭华在做什么,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儿子。
“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回忆。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计算推理核潜艇的形状、布局。最终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最科学的水滴线型为艇体形状。
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黄旭华只有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在进行核潜艇的试潜和定重测试时,黄旭华用“秤”的土办法。他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完全吻合!
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浮上水面时,黄旭华难掩眼泪长流。
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试验。“开展极限深潜试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黄旭华说,“为了稳定大家情绪,我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
接近极限深度时,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咔嗒”的声音,惊心动魄。黄旭华指挥继续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纪录。在此深度,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安全可靠,全艇设备运转正常。
新纪录诞生,全艇沸腾了!62岁的黄旭华,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核潜艇是大家的功劳,是一代造船人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能为核潜艇奉献一生,无怨无悔。”黄旭华说。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9月12日本报电商周刊刊登的“国际腕表节”中所提及欧米茄、浪琴、劳力士、卡地亚、朗格、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万国、爱彼、积家的货品并非来自品牌的正常经销渠道,品牌也没有向此腕表节提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