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新华社再发楼市五评调控手段拐点将到来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4-07-15 04:43   https://www.yybnet.net/

在楼市进入“拐点”的敏感时期,新华社13日播发“五评房地产市场变局”系列文章之一。这是时隔四年多后,新华社再度发表针对楼市的系列评论。

在这篇题为《三个“拐点”辩证看》的评论文章中,作者首先指出,房地产“拐点”对不同地方意义不同,有的要及时调整,把握由“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的窗口期;有的还没尝过“黄金时代”的味道;也有的地方恐怕要为“青铜时代”甚至“黑铁时代”做准备了。

文章接着指出,调控思路和调控手段“拐点”将到来。“市场经济是变化经济,要求我们接受变化、分化并趋利避害。机械生硬地削市场变化和区域分化之足,适‘拐点\’之履,误人误己。”

文章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盘棋一刀切的管理习惯、思维模式明显不合时宜。31个省区市600多座城市,微观市场活动瞬息万变。一味药,治百病,这种思维模式、调控方式,非“拐”不可。

文章最后强调,今天在中国很多城市,“买房能赚翻”的投机心态依然大量存在。买房者、土地财政的依靠者等各方应尽快迎来心态回归理性的“拐点”。

新华社上一次就中国房地产连续发声,还要追溯到2010年三四月之交,彼时楼市正处于疯狂上涨期。新华社文章播发半个月后,“新国十条”出台,中国楼市进入长达四年的“限购期”。

2010年3月28日至4月1日,新华社一连5天发表“新华时评”,痛批土地财政以及腐败现象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

这被认为是中央政府向高房价“开刀”的先兆。果不其然,仅半个月后,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4月17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即新“国十条”),旨在“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时隔四年后,在中国楼市库存高企、成交低迷,一些城市陆续放开限购的背景下,新华社再度连续发声,意味深长。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并不是近期第一个发声的中央级媒体。7月7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楼市降温”不是“崩盘”》的文章称,目前的房价仅是阶段性的回盘调整,而非全面崩盘。

今年以来,楼市表现进入下行通道,而一些城市也纷纷传出取消或变相取消限购的消息。本月10日起,济南已经实施三年的新房与二手房限购政策正式全面放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价格下降的占半数。6月份的房价数据,预计将在本周末公布。

与“拐点”是否到来的争论不同,对调控思路和手段“拐点”将到来的看法,共识远大于分歧。

链接

多地楼市调控

陆续低调“松绑”

10日起,济南市实行了3年多的商品房限购政策正式取消。与2011年2月正式出台限购政策时的大张旗鼓相比,济南市10日取消商品房限购政策颇为“低调”。

与济南悄然取消限购类似,今年5月份以来,广州、杭州等地的部分区域陆续低调松绑,政府对开发商仅限“口头传达,不发文件”。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已有杭州、无锡、天津、沈阳、广州等十余个城市采取或直接放松限购条件、或放宽落户条件、或采取调整公积金贷款等方式促进楼市稳定。

增速下降不等于负增长

整体楼市并不悲观

随着今年楼市的表现进入下行通道,房价跳水、楼市崩盘的论调也不绝于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表示,总体而言,大多数房地产市场的指标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速在下降,但并不等于负增长。只有少数如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成交量等指标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出现负增长,是跟去年同期相比,2013年前几个月的新开工面积增长和成交量增幅等指标相当大,现在出现的这种负增长是由前期基数大造成的。”冯俊说,“大多数指标还是处于增长过程的,以前增速那么高,现在增速下降一点儿,属于市场正常的调节。”

2012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持续上扬,2013年房地产持续繁荣景象。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超1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增速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超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增速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如此高的基数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来是影响今年楼市的一大主因,此外,消费者的低预期以及信贷收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影响。她认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自住需求仍然比较强劲,整体楼市并不悲观。

专家驳唱衰中国经济论

房价跌不会致金融崩溃

随着房地产的下跌,国外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也再次活跃。

7月12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上,经济学家、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房地产下跌不会导致金融体系崩溃。

“我国银行贷款当中,房地产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20%,这当中个人购房贷款占67.9%,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不到1%。”李连仲还指出,我国资本充足率是12%以上,贷款亏损多倍覆盖率是300%,中国完全有能力及强大的实力保障金融的稳定。

“日本房价趋势性下跌是因为城镇化率达到60%到70%,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3.73%,当中有户籍的只占37%,差距很大,按照城镇化的要求,它将推动房地产发展,目前还没有达到房价趋势性下跌的阶段。”李连仲说,我国房地产发展有空间,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

“供小于求”局面没变

仍要坚持遏制投资需求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政策无可厚非,但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政策不宜放松。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只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

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说:“应允许房价一定幅度的波动,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迫不及待调整政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遏制投资需求仍须长期坚持。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6月初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始终要坚持保护消费需求、遏制投资需求这个原则。他说:“这是政策的基调。”

李铁岗等专家认为,长期来看,地产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如果此时大面积放开限购,等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后,房价将会报复性反弹。郭松海也认为,目前房价相比居民收入来说还明显偏高,这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专家指出,应加快房地产税的试点和推行,用“税收杠杆”对冲大量投资、投机性的炒房力量,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刚需群众的住房需求。

秦虹则表示,接下去的楼市将呈现几点新变化:首先,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其次,以新房交易为主的时期即将过去;此外,以住宅开发为绝对主体的阶段将要过去。

(据《东方早报》)

新闻推荐

国家档案局发布《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第三集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国家档案局17日在其官网发布了《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专题第三集: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上)。根据第三集说明,从1944年开始,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华社再发楼市五评调控手段拐点将到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