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吊车在对炮艇进行吊装卸载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南京8月3日电 3日上午8时起,历经1个多小时吊装、6个多小时运输,长17.4米,宽4.2米,高3.9米,重达32.8吨的侵华日军河用炮艇运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举行捐赠仪式。据悉,该炮艇不仅成为馆藏最大的证物,也将是纪念馆新馆征集到的首件文物。该炮艇此前产权属于江苏苏港造船有限公司。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介绍,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长江沿线河网和洞庭湖水面等湖泊、河渠地带,配备了大量小型的河用小炮艇,也被称为“豆舰队”或迷你舰队,属日本海军的作战舰艇。特别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河用小炮艇曾随舰队,冲破江阴要塞的沉船阻敌封锁线,到达南京江面参与南京大屠杀。
朱成山说,此前纪念馆最大、最重的文物是当年中国守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修建的地堡。该地堡为混凝土结构,高约3.6米,宽约2.6米,墙厚约0.5米,设有3个枪眼,重达32吨,它是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见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志鹏 实习生郑燕 通讯员王彬)昨日,记者从亚洲航空(马来西亚一家航空公司)获悉,该公司8月25日至31日推出300万张特价机票供乘客预订,其中包含马来西亚国内段零元机位(未包括燃油附加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