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成立首家“和事佬”说和事务所经本报报道后(见7月16日本版《调解居民烦心事政府买单》),引发读者对社区“微改革”的广泛关注。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一组“我们身边的微改革·新变化”系列报道,以“走转改”的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微改革”给社区带来的新变化、给百姓带来的新实惠。
敬请读者垂注。
昨天,记者在柳北区广雅社区北三巷巷口见到了两个显眼的箱子,箱子不大,却是附近居民的“大红人”。
居民们不仅将其列为社区最珍贵的公共财产,还为其安上了“社区之眼”的美名。
“自从‘社区之眼 ’出现后,社区的和谐指数直线飙升,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社区建设难题,只要跟其\‘悄悄告密 ’,不出两天准能解决。如今社区里的居民各个热衷于当\‘社区密探 ’。这种感觉真是爽!”家住广雅小苑的韦佩兰说。
两个普通的箱子,是如何成为“社区明星”的呢?广雅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利解开了这个秘密。原来,今年6月的时候,有居民反映在碰到一些私密难题或者是邻里纠纷时,很多时候因为顾忌面子或者邻里关系不好意思让社区帮解决,要是社区能开辟一个难题“秘密直通车”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柳北区雅儒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慧芬与社区工作人员“密谋”多日后,两个标注有“社区信息岗”的箱子就悄然出现在广雅社区等众社区的群众聚集地里,同时配备了一本《信息登记簿》,实时收集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解决方案。
居民只要将难题写在纸条上投入箱子,就会有专门的信息员负责跟踪解决。
刚开始的时候,信息岗的“明星”之路并不顺畅,“上岗”了将近一星期,居然一条信息收集不到。后来终于有人往里面投了一张纸条,社区工作人员打开一看,还真是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 —居民要求让广雅路北三巷全部通路灯。这个难题其实社区与相关部门协商了很长时间,一直得不到推进。这回社区居民将其作为“秘密直通车”的第一炮,广雅社区工作人员为此开了好几个“攻关会”,并邀请了雅儒街道办“盛情加盟”,22盏明亮的路灯终于在一个月后在东三巷绽放出了光彩,也在居民心里开出了满意的花。
“信息岗”一炮而红,居民纷纷“敞开心扉”做起了“密探”,一个月的时间里社区为居民办事的数量提升 了一倍,广雅社区通过该信息岗为居民解决了清理陈年建筑垃圾、平整道路、纠纷协调等5个老大难的难题。
而整个雅儒街道通过信息岗辖区居民共通过“信息箱”向社区传递信息93条,消除安全隐患5处、化解矛盾纠纷7起。
“设置两个‘信息岗 ’并不算什么大手笔,只能算是社区的一项\‘微改革 ’。但是通过这个\‘微改革 ’,却反映出社区主动、积极为居民服务的一种态度变革,才让我们的社区在和谐建设上发生了\‘大变化 ’。”吴利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出这样实在好用的“微举措”,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大的便利。
日报记者廖冠华实习生王诗然
新闻推荐
九月沈阳,秋夜渐凉。晚上10点多钟,大东区北大营社区依然灯火通明,人来车往。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