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
荣县包工头王银平抵押岳父4套房、变卖老婆首饰,为94个工友发放318.2万元工资,宁被网友喷为“软饭王”也要换得心安。(相关报道详见今日本报08版)
人言为“信”。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王工头”们用诚信筑基,成了值得赞颂的“面子”;94个工友和“好岳父”用信任为针,为这个“面子”锦上添花,但折射出的却是信用频频缺失的“里子”。有人守信,必然有人失信,“包工头”只不过是建筑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联系纽带,发包方未按照合同期限兑现工程款才是应该深究的问题。
美剧中经常会有这样场景:承接做工程的都习惯在完工后,寄一纸账单,发包方按时付款。因为双方固守诚信纽带,极少出现拖欠工资现象。既然道德约束无力,那我们该怎样让这种事情不再重演?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明眼人都清楚,欠薪背后有着多方利益博弈,平衡这种利益,织就一张信用之网势在必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须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同时加强对公民信用道德感的自我约束,“信义包工头”才能成为平常之事,也就不会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新鲜事。
新闻推荐
轻机枪对空射击姿势图。抗战时期,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各式防空壕图说。原双桂寺机场(今双流国际机场)的地堡,主要承担对日来袭的防空反击。李兴勤摄抗战期间,日军对后方的无差别轰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