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美的沉思蒋勋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年月版美是什么这个命题

来源:兰州晨报 2014-10-25 11:29   https://www.yybnet.net/

《美的沉思》 蒋勋 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9月版

美是什么?这个命题显得过于宏大,因其宏大也就难以有一个定论。从词源上追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羊大则美”,表明美与人感官享受有莫大关系;另有说法是“羊人为美”,人戴着羊头的装饰舞蹈才是“美”字的起源,这说明美与原始巫术礼仪有关,揭示了美的社会性。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中文的“美学”一词是一个舶来品,来自日本对Aesthetics词的翻译,而中文对这个词更为准确的翻译是“审美学”。对于中国大陆流行的三种美学定义(①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②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③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学四讲》一书中表示否定,他更认可,“所谓美学,大部分一直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某种形式的结合。比较完整的形态是化合,否则是混合或凑合”。同时,他提出了“人类本体论的美学”,强调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和核心价值。李泽厚的这一观点,在蒋勋《美的沉思》一书中一脉相承。

《美的沉思》最初是蒋勋在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授课的一套讲义,后来陆续在《雄狮美术》杂志上发表,1986年首次结集成书出版。此次由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博集天卷图书出版的《美的沉思》,是在对初版的插图和文字进行全新修订后的彩色珍藏版。作者在序中说:“《沉思的美》是一部入门的中国美术史,从上古玉石青铜,讲到宋元书画,一直到明末清初市民美术的兴起;是中国美术断代的记事,也同时是作者对源远流长的美的讯息传递一点个人的沉思。”

沉下心来、入乎其内的“沉思”是蒋勋在这本书中的基本审美方式,此外,他还有独特的个人途径:把诗歌拆散为文字、音节,把绘画解散为形状与色彩,把雕塑还原为材质的体积、重量与质感,为原初的空间……为什么中国宋元古画要“留白”?中国为什么古建筑要有“中庭”?中国书法是如何从小篆演进到隶书的?一层层形式的外衣被剥离之后,美的本质得以凸现。《美的沉思》一开始没有急于为“美”下定义,而是从“人”入手。蒋勋认为,人在演变过程中,随着直立行走,手被解放了出来,从而产生了“手+物质=技能”这一简单公式。而“技能”恰巧是“艺”的原初含义。《周礼·考工记》中提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可见有一个靠技能立身的阶层出现了,那就是“工匠”。因而,时常工、艺合称。艺术究竟是何时从工艺中脱离出来的?这个很难界定。蒋勋认为,绘画是较早明显独立成为艺术的一个项目。五代以后,绘画者的名字逐渐出现在画面上,从晦涩到明显,从胆怯地隐藏在树丛石隙,到明明白白写在空白显著的地方,透露了“工匠”到“艺术家”的自我认同过程。在蒋勋看来,“美”并不只是技术,也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没有美,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

蒋勋关于美的沉思,处处闪现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独到见地,间以西方美学理论的思辨,何尝不是沉思的美呢?

蒋勋:“美”终归会回到“人”的原点

晨报:如何理解序言中“没有美,没有沉思,成就不了文明”这句话?沉思和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蒋勋:美是心灵的向往,沉思泥土,沉思水,沉思火,沉思自己的手,最后会产生一个像半坡陶钵那样动人的作品。沉思火里的釉料流动,会产生宋代钧窑窑变得灿烂炫丽。沉思水,沉思墨,沉思笔毫在纸上渲染开来的痕迹,会是米芾的书法,会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文明是静定下来沉思的力量,心中有向往,专注于物质,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劳动,专注于眼、耳、鼻、舌、身,专注于自己的感官与思维,心无旁骛,或许就是文明的开始吧。

没有心灵中对美的向往和渴望,便不会有沉思的力量。

晨报:可否分享一下您关于审美的方法论?

蒋勋:所谓的审美其实是你对生活的发现能力,理解能力,甚至是包容心。我并不喜欢用方法论这样的词汇来想象审美。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走到自然终,天宽地阔,月光、水声、松风、潮汐,这就是美。

晨报:这部作品在您的美学历程中处于怎样一个位置?

蒋勋:《美的沉思》是个人审美的阅读笔记,是很个人的思维心得。看一张画,凝视一只宋瓷的杯子,阅读南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心中有震动,就随手记下来,也并不期望带给别人什么答案,只是自己默默地感谢。

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审美,尊重他人的审美情怀,尊重不同民族的审美,万物并育,天地有大美,或许才是一个社会长久深厚的福气吧。

晨报:在这部书中,对于一些美学案例您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更倾向于启发与探讨。当初写的时候,您有没有建立“美术史”的意图?

蒋勋:《美的沉思》原来是1978年前后在台湾大学授课的笔记,刚从巴黎读完书回台湾,受欧洲方法训练,回头看自己的传统,有一些感触,有一些心得,跟学生切磋,都还不成系统。当时只是觉得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像一条大河,有独特的脉络领域,能够与欧洲美术比较,可能有更深的领悟。

例如,“水墨”一千年的传统,为何是“水”,为何是“墨”?与欧洲的“油”、“彩”有何差别?“水”使“墨”散开,“油”使“彩”凝聚,因此中国水墨美学的极致是八大,西方却是梵高,八大的悲伤里仍然空明灵透,梵高的痛苦里浓烈纠结。再例如,欧洲的艺术史,“建筑”是重要的核心,中国美术的核心却可能是“书法”。

《美的沉思》是很个人的思维心得,并不关心结论,而是希望有一个思考的起点,思考民族美学的传成与异变。

晨报:能否为“美”下一个您个人化的定义?

蒋勋:“美”,关心生命,终归会回到“人”的原点。

本报记者 张海龙

蒋勋 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

■蒋勋代表作

《蒋勋说〈红楼梦〉》

《孤独六讲》

《生活十讲》

《汉字书法之美》

《美的曙光》

《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宋词》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

《吴哥之美》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东京电日本明仁天皇日在发表新年感言时说

据新华社东京1月2日电 日本明仁天皇1日在发表新年感言时说,日本应该借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反思战争历史,思考今后走向,这是当下极其重要的事情。  明仁天皇在由宫内厅发表的新...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美的沉思蒋勋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年月版美是什么这个命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