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着脸,一心一意塑造有情有义的硬汉,这是媒体对高仓健的评价。对众多中国影迷来说,高仓健虽然离开人世,但仍然是他们心中的杜丘。
1978年,作为“文革”之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在中国引起了轰动,据估计,至少有8亿名中国人观看了这部电影。许多青年模仿着孤独 、沉默的杜丘,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张艺谋。多年之后,两位大师合作拍摄了影片《千里走单骑》,74岁的高仓健扮演了一个孤独 、自 悔的父亲在中国寻找亲情的故事。
高仓健在访谈录《我为何主演中国电影》中,把主演这部电影的动机归结为导演和影迷。他称,他最早和张艺谋会面是在1990年,他当时请张艺谋为自己拍一部电影。之后,张艺谋研究了不少剧本,终于定下了《千里走单骑》。高仓健表示,中国影迷令他非常感动。他们不断给他来信,数量多得难以置信。高仓健经常拿着这些信去请朋友翻译,朋友则经常劝说他访问中国,回报热爱他 、崇拜他的中国影迷。
在中国拍片的过程中,高仓健重温了中国观众对他的感情。
日本NHK电视台跟踪采访了高仓健在中国拍摄《千里走单骑》的经历,制作了纪录片《高仓健遇到的中国》。在片中,高仓健深入中国,用心与中国人交流。在长江岸边的石鼓镇的小村,即使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村民仍然知道“阿健”是电影《追捕》里的杜丘。高仓健是这里唯一的明星, 给“阿健”配戏的几乎全是当地的村民。他们演绎的都是自己真实的生活,与高仓健建立了实实在在的“亲情”,而他认为自己“从心情上汲取了太多营养”。
影片拍摄完成不久,那个村子被洪水淹没了,而高仓健为村民送来了信和向日葵的种子,村民则决定以在荒地上种上向日葵来回报高仓健。这是一种难得的“亲情”,正如高仓健在给村民的信里所写的一样:“文化要告诉人们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比分别 、相逢更重要。” (仁鸣)
新闻推荐
围棋界泰斗吴清源11月30日凌晨1时许在日本神奈川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0岁。吴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他因小时候患病无法从事剧烈运动,遂于7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