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1904年-1997年)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和北京东方大学。
董寿平出身于诗书世家,董寿平高祖董霁堂为清中叶著名书法家,祖父董之焕为清翰林,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收藏文物书画甚丰,海外闻名。董寿平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画,刻苦自学。初画花卉后研山水,尤以画梅、画竹及黄山风景而著称于世。董寿平的书画作品流传到海外的很多,尤以日本、香港为甚。国内除“董寿平纪念馆”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各大美术馆皆藏有董寿平作品。
董寿平善画梅竹,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写朱砂红梅更是绝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
董寿平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神形兼备、气度豪放,显示出了他那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识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荣获“富士美术奖章”。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董寿平的朱砂《红梅图》,风格鲜明,笔墨活泼,画出了梅花的玉洁冰清,铁骨铮铮,傲雪凌寒的气质与精神,尤其是那种斩钉截铁般的笔力,突出地表现在枝干虬曲、苍劲、嶙峋,取势迅雷奔骤,笔法凌厉恣肆,英姿勃发,充分体现了董寿平以书入画的超然功力,尽情抒写胸中之意,一气呵成,既求形似也重神似,着色鲜艳,枝干挺拔,疏影横斜,富有气韵,与关山月、于希宁、王成喜一道,达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画梅艺术成就的高峰。
当我们在审视图一图二两张《红梅图》的时候,乍一看,图一图二在上述的描述中互有参差,似乎各有各的妙,但细看之下,却不尽然。图一无论在枝干的构成上,还是梅花的聚散点缀上,都显得纷繁无序,未能做到干净利落而显得杂乱无章,达不到图二明快而洗练的表现。尤其图一枝干形态的表现上,用笔有扭捏作态之感,过多纷披显得重复、呆板、突兀,尤其枝干的飞白过多,“乱头粗服”显得不够稳重而略有破败之象。特别值得赞扬的是图二的梅花小枝修剪得当,恍如刀剑,仿佛锋从磨砺出,畅快淋漓,枝条蓬勃向上,直冲云天,尽显梅之生气。
综观两幅图,图一在技法上显得收放无度而过于随意,图二却呈现出法度精严的审美品格,故,图一为假,图二为真。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12月7日拍摄的新书首发式上展示的《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当日,《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新书首发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这是世界上首部以南京大屠杀专史为内容的辞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