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那个早晨,二十六岁的我踏入了那幢原名叫做“运通大厦”的楼门。那一天,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影,秋蝉正鸣奏着它的生命与感悟,不远处的黄河舒缓地流过,一如千百年来的模样。
那座大楼上有一个名叫“地税局”的单位,我知道,从此我的人生将与它相伴。
二十六岁的我脑海里满满地装着两样东西:一个是修齐治平,一个是娶妻荫子。
二十年前的地税局,房不过数间,人不到百名。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个个陌生的身影匆忙而过,青春的笑靥如花般荡漾在房屋中、走廊里,穿过眼帘进入心田。
这就是我食在其中、禄在其中的所在吗?
说实在的,税收对于学建筑出身的我,是那么的遥远与陌生。仅有的一点印记也是来自书中“公田曰税,私田曰赋”,以及秦汉以降的贡、助、彻。至于税收的具体内容,却是知之甚少。快乐与懵懂间,被告知,将要去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哈哈,好啊!这可真是方欲修道就遇大师啊!
一个月培训让我站在税收大厦的门前,了解了税收的含义。什么是税收呢?税(又称税收、税赋、税负、税捐、租税等)指政府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财,依照法律规定,对个人或民间企业(法人)无偿征收货币或资源的总称。“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依税法缴纳的金额称为“税金”。依据不同课税对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权、或是不同纳税人可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称为税种或税目。政府依法对民间收取税收的行为称为课税;个人或企业向政府缴纳税金的行为称为纳税。
接下来,身强力壮朝气蓬勃的我,理所应当地被分配到当时最偏远的税所——西果园。在这里遇到了至今我还唤作师傅的J,以及如今已是分局领导、霸道的S和沉稳的D。几近的年龄,几近的爱好,使我们很快就成为铁哥们,这一铁,铁到今日。想起来,那绝然是我工作经历中最最愉快的一段时光。
美好总是短暂的!我局综合大楼的开工,迫使我离开美好的西果园税所,转入基建科。基建工作的辛劳与勤谨,赢得了领导的赏识,作为奖励,允许我选择一个喜欢的部门继续工作。所以,稽查局成为我至今无悔的选择。
税务稽查是打击偷漏税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其基本职能有稽审、监控、惩处、督导、促收等。这就要求每一名稽查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可是对于我来说,原本的非专业和进局以来的毫不接触,加上而立之年的我,精力与智力亦非往日可逮,因此,它,太难于“居之”了!可是稽查工作全凭业务能力支撑,不懂业务意味着我将无法在稽查局立足。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王子“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困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成为业务主干,我却躲在一旁,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又一天,那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青年人逐渐变成了慵懒的中年人。除了悠扬的牧笛偶尔萦绕于脑海中外,便只有慵懒伴随。终日任思绪闲游——时而随夫子周游列国,时而伴苏秦连横合纵。情绪高涨时愿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巨人,情绪低落时又恨不得成为那只“官仓中的老鼠”。
直到有一天,一位长者对我说人的一生也许往往不能按照自己设想的轨迹前行,那么痛或是快乐完全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可以快快乐乐地过一生,也可以报报怨怨度一世。抛去杂念,求真务实,正如圣人所言做人,尤其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君子”要“务本”,“本立而道生”,快乐也就随之而来。我听从长者之言,努力学习掌握从事这份职业应该具备的业务知识,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慢慢地发现自己如同那个偶然间钻过山洞,眼前豁然呈现出世外桃源的渔夫。
付出总有回报。很快我就成为业务能手,很快业务考试第一名如期而至,很快注册税务师的光环也戴在我的头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悠忽间满是疑惑的不惑之年飘然而去,天命之年悄然而至。
四十以后才明白,青春年少让人艳羡,但成熟更显得韵味深长;四十以后才明白,世间的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你自己简单,世界就简单;四十以后才明白,幸福指数,完全取决于心态。成年累月的珍馐美味和觥筹交错,不一定带来心灵的舒畅,在应付和虚伪间,最终造成的也许是越来越空虚的心灵,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都是人生的悲剧,远不如平淡如水和恣意逍遥。
伴着皱纹、伴着白发,人生已逼近暮年。五十岁可叹乎?
松原泰道是日本的佛学大师,2008年时已是101岁的老人。他说:“我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的。以我的经验来说,五六十岁是人生的折返点,由此人生可分为两段:50岁以前。是打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垫定,职业也已经完成,这才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
我该相信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吗?50岁了,我已不再年轻,岁月在身上刻下深深的痕迹。身体依然强健,精力依然充沛,心,依然很年轻,心中还有热情。我觉得50岁了才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懂得了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明白了什么是应该珍惜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开始平心静气,开始收敛触须。
50岁了,向往的生活萦绕心间。有一处适意的住房,不必奢华不必尊尚,“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每日早起,读读喜欢的书籍,想想惬意的思绪,闲余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是不思不想静静呆坐“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午后时,喝点清酒,携糟糠之妻,说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傍晚,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入夜,助周公制礼、伴夫子说仁,随庄周梦游、追老聃逍遥。
人生如是,岂不快哉!
新闻推荐
12月26日,我国著名配音艺术家赵慎之因病在上海去世。赵慎之是中国译制片黄金时代的贡献者和见证者,曾为上百部译制片献声。27日中午,“长影集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配音艺术家赵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