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峰
12月1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从今年起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公祭日也给爱国主义确立了一个新载体,让全民族的爱国情怀有了更好的着力点、支撑点。
追溯到77年前,30万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无辜的人们在血雨腥风中告别了人世。历史留给我们惨烈的耻辱和无尽的思考……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摧毁了这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三省蓄意制造冲突。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大家拧成一股绳,并肩作战。
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诗人艾青把自己比作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唱出了满腔的爱国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他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从字里行间涌动出来。诗人光未然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让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写下了振奋人心的《黄河颂》,加之冼星海谱曲,《黄河颂》成为经久不衰的爱国曲目。“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每当我们心中响起这样的旋律,总会让人感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这是战争时代的爱国表现。那么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何表达这份爱国情?我认为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团结同志,善于合作,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这些,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国家》这首歌很好地诠释了“国”与“家”的关系:“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的存在和发达,直接关联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关系着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爱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爱国体现。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东京5月19日电(记者刘秀玲冯武勇)日本维新党19日召开会议,选举该党干事长松野赖久担任新代表。维新党前代表江田宪司18日因“大阪都构想”遭否决而宣布辞职。江田19日表示:“‘大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