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日公示国会众议院选举候选人,这标志着日本大选正式拉开帷幕。观察人士指出,由于自民党一党独大、在野党互相掣肘的“一强多弱”政治格局未变,加上日本现有选举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反对安倍政权的民意无法得到有效呼应,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很可能在14日举行的投票中赢得胜利。
选举议题分散不利于在野党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1月21日解散众议院以来,经过这些天的政党辩论和媒体议论,此次选举焦点已从一开始的“安倍经济学”效果问题扩展到对安倍上台两年来的重大政策,特别是其施政策略的评价问题。从各个政党公布的竞选纲领看,民主党等多数在野党对“安倍经济学”持批判和否定姿态,但未提出能取代“安倍经济学”的系统而有说服力的对策。另一方面,在军事安保、核电和修宪等政策方面,在野党整体立场并不一致。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长谷部恭男指出,此次大选的焦点议题应是对安倍两年执政业绩和手法的信任投票。但反对党群龙无首,在诸多竞选议题上也没有统一立场,使得许多反对和不满安倍政权的民众无从选择。这些选民一部分可能选择放弃投票,另一部分则将无奈地继续投票给自民党。
民意与投票倾向出现扭曲
日本民意与投票倾向呈现的扭曲状态在近期民意调查中显露无遗。日本共同社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下滑到44%,不支持率为47%,但这种民意变化却未能充分反映到投票倾向中。同一份民调中,28%民众选择投票给自民党,选择民主党的只有10%,其他政党只有个位数,另有四成多选民则声称尚未决定投票意向。
主要反对党不能拿出崭新的经济对策,也使日本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不满无法完全转化成反对票。媒体最新民调显示,70%的民众认为“安倍经济学”没能恢复经济景气,但在不满“安倍经济学”的选民中,愿意把赞成票投给自民党的人还是最多。日本舆论指出,主要反对党未能成功呼应不满安倍政权的民意,导致许多民众没有取代自民党的现实选项,他们只能继续投票给自民党。
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说,安倍这次解散众议院正是意识到需要在反对党成功联手之前举行大选,“如果等到安倍经济学彻底破产、政权支持率进一步下滑,(选情)就对他很不利”。
选举制度缺陷放大自民党优势
安倍宣称,此次大选胜负线是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取得238个以上议席。众议院解散前,自民党和公明党占据326个议席,这意味着两党丢掉的议席不超过88个仍能继续联合执政,从而赢得一场“失败的胜利”。
日本观察人士普遍预测,自民党和公明党维持过半席位基本没有问题。中野指出,“简单多数当选”的小选举区选举制度,使得居于统治地位的自民党有很大优势。“为了给自民党候选人构成一定威胁,反对党必需结成选举联盟才有获胜机会。”但在野党对夺取政权显然准备不足。民主党此次拥立的候选人不到200人,全部当选也不足以过半数。
日本现行选举制度的另一重大缺陷是是因选区划分不合理引起的选票权重不一样,其结果有利于以农村和地方为地盘的自民党。事实上,上月16日,日本最高法院就曾裁定2013年参议院选举属于“违宪状态”。众议院也如此,2013年,日本最高法院裁定导致安倍上台的2012年众议院选举属“违宪状态”。
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安倍执政后执意修改宪法,而一个在“违宪状态”中诞生的政权修宪将是对日本民主主义和立宪主义的莫大讽刺。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大嘴”麻生又因口无遮拦惹祸了。日本共同社9日报道称,日本副首相兼财政大臣麻生太郎在札幌市的众院选举助威演讲中,把经营者没有从“安倍经济学”获益归咎于“命不好”“能力差”,随后还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