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珩(北川)
全面抗战爆发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人无不揪心扯肺。当时安县曲山镇(现属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热血青年王建堂,悲愤不已,振臂一呼,很快就组织了一支170多人的队伍,取名“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
就在县政府准备为“青年杀敌队”送行出征时,王建堂的父亲王者诚从曲山镇寄来一个包裹,请邮局转交到了时任安县县长成云章的手里,包裹里是一块大白布做成的旗帜,旗帜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当这面旗帜展开时,在场之人无不为这旗帜上的文字震慑鼓舞:“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当时淞沪会战的情况四川已经有报道了,中国的武器装备落后,以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中国军队的伤亡数量是日军的数倍。对于中国人来说,战场更像是绞肉机,上战场就意味着死亡。这位父亲毅然决然挥笔写下“死”字和“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的句子时,该是何等的胸怀、气度、惨痛和悲壮!王老汉的深明大义也打动了欢送会上的每一个人。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兄妹儿女?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一个大大的“死”字投射出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精神!
欢送会后,王建堂带着队伍经成都至重庆,被编入二十九集团军野战补充二团,经数月整训后,奉命调往湖北参战。当时川军的处境及为艰辛,因为川军在当时装备极差,“踏着破烂的草鞋,身着破旧的军装,肩背土制步枪,胸挂四川土造麻花手榴弹”,当时已经是十月,然而他们只有单薄的夏衣御寒,但是面对寒冷、饥饿,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喊苦。
从军后的王建堂,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战役数十次。王建堂在抗日战争前线作战七年,两次受到国民政府国防部的嘉奖,受过四次伤,每次都是用“死”字旗包裹伤口,然后把沾满鲜血的旗子收好,他说,这是活着回去后向老父亲最好的交代。上了前线的王建堂曾经接到父亲的一封信,父亲在信中无比欣慰地告诉儿子:四川军管区给家里送来一道光荣匾,匾上题字“父义子忠”。
1950年1月,王建堂在成都参加了起义,并于当年返回家乡。解放后的历次运动,曲山镇的老百姓有良心,没咋个批整王建堂,老百姓说:管球王大爷当的啥子兵,只要他打过日本鬼子,就是英雄好汉。王建堂在生命最后那十年,基本就靠撰写文史资料所得的40多元稿费过一个月,直至1992年病逝。而当年和他一起请缨抗日的同乡,绝大多数早已战死在打日本鬼子的战场上。
前不久,我来到建川博物馆近距离观看“死”字旗,虽然这是一件复制品,但它依然在向人们讲述着: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那段苦难与悲壮的岁月。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王建堂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渴求,坚定地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据资料记载:抗战八年,川军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千万个王建堂式的英雄好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国的脊梁,凝聚起民族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想起当年的战火硝烟,仍然让人热血沸腾。时间在流逝,然而历史所留下的痕迹我们永远也不能忘却,因为它经过了血与泪的洗礼!虽然时间的确能使人忘却很多东西,但有些人和有些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忘记的。
扛“死”字旗的勇士
□帅士象(安县)
日寇在中国的烧杀抢掠
早已经超过人的底线
鬼子何等灭绝人性的残忍
才能让四川一位父亲拍案而起
给上前线的儿子送来一面
千古皆无的“死”字旗
父亲对儿子说
我不要你在我面前尽孝
只愿你为民族尽忠
你和兄弟们上前线吧
杀畜生不如的日本鬼子
这面旗帜
你作战受伤时揩血
战死就用它包裹尸体
老人这嗡嗡作响的话语
震荡蜀国千山万水
儿子叫王建堂
他上前线了
父亲赠送的旗帜
成为他热血时时沸腾的根本
他手刃鬼子炸飞碉堡
冲锋陷阵勇猛无比
当大好战机被贻误
他这小小营长
敢煽团长耳光
如果心中只有升官发财
没有杀敌报国
怎会有这会被枪毙的耳光
像很多勇士一样
战后他回到家乡
默默地耕种在田垅之间
草帽旱烟平凡一生
直到白骨青山
你虽能可见他眉宇间庄稼人的朴素
却无法知道他内心永远激荡的风雷
很多生命叱咤一方时
拼命想让人记住
最终被忘记甚至被唾弃
这些草芥般大义的勇士
他们内心只有报国没有其他
历史却永远记住了他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辉刘凤君)近日,笔者在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临近中午,不少村民带着早上新鲜采摘的“一口茄”来交售。近年来,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立新镇流转近2000亩土地,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