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斌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实现“化腐朽为神奇”,变垃圾为财富,首先要做的无疑是要实现分类处理垃圾、实现垃圾的减量。白银市街边新置垃圾桶均可分类投放垃圾,但是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少有市民在投放垃圾时自觉分类。
分类投放垃圾市民意识薄弱
在白银市各条主次街道,均可见到分类垃圾桶的身影,每个垃圾筒都由两个小箱组成,一边写着“可回收垃圾”,另一边写着“不可回收垃圾”。记者在市区人流量较大的大十字看到,在一处垃圾桶前,短短的十几分钟就有六位市民扔垃圾,但是记者注意到,这几位市民丢弃垃圾基本都是随手扔下,并未注意垃圾分类的问题。据公园路街道工作3年多的保洁员刘阿姨介绍,这些可分类的垃圾箱投置已经好长时间了,市民扔垃圾时能注意到分类的人很少。
采访中,家住货场路小区的张女士非常疑惑,她告诉记者,市上设置这些分类垃圾桶是好事,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自己不清楚,所以,也就随意丢垃圾了。
带着张女士的疑问,记者随机询问了很多市民,大多数市民与张女士表示出同样的困惑,就是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究竟是如何辨别的。
对此有市民建议,倘若垃圾箱上的标识更为形象化,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都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市民投放时就明确多了。
家住新立小区的常女士对记者说:“我去年到日本旅游的时候,发现当地居民的家中都有政府发的详细的垃圾分类说明及扔垃圾时间表,上面有中、日、韩、英四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我觉得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从源头到终端垃圾分类都未实现
记者了解到,白银市的生活垃圾扔到垃圾桶内,由环卫工人将垃圾运到市区几个中转站内,然后会通过压缩车压缩密闭运输,被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卫生填埋。此外,白银市并没有地方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这样,从垃圾源头至路旁的分类垃圾箱,再到垃圾的处理终端,都没有实现垃圾分类。
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对不可回收垃圾和餐厨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一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利于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
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如何辨别
针对市民的疑问,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垃圾(报纸、杂志等)、塑料垃圾(袋、盒等)、玻璃垃圾(瓶、罐等)、金属垃圾(易拉罐、牙膏皮等)和布料垃圾(衣服、毛巾等)五大类。
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餐厨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等)、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和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等)。
新闻推荐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律师理查德兹连同义工团队,花了一年时间打造一棵高22米、挂上近52万盏灯饰的大型圣诞树,打破日本大阪环球影城保持了5年的世界纪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