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误读的美丽

来源:皖南晨刊 2015-10-26 13:04   https://www.yybnet.net/

潘志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一些人从“落霞”中打开一扇门,走进去,觅到了好味道,其实是走错了门;还有一些人,从“孤鹜”中开启一扇窗,看到了好风景,都舞迷三道,疯疯癫癫了,可真实的情景,却大相径庭。

“落霞”不是落霞,而是“零落的飞蛾”。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屈原《离骚》中有“餐秋菊之落英”,两处的“落”都不是飘落之义。“落”典解决了,“霞”故又如何?宋代吴曾记载,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士人谓之霞。读到此处,我心里一惊,惊士人的想象力和大胆比喻,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乡下秋天确有一种小飞蛾,身上些许红紫,暮晚时在水面上飞,鱼便从水中跃出争食;蛾本身紫红,兼有夕光映照,便作落霞之色,若成团成片,与落霞无异。于是又惊叹王勃的观察力和取喻。后人将飞蛾当成落霞,虽属于误读,但从“蛾”跳到“霞”,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于阅读欣赏,简直有开天辟地之功。况且这一误读产生的功效和魅力,远胜过正确的解读。虽然正确的解读能还历史的真实面目,可大大局限,大大乏味,气魄和境界顿减。

又有人考证,说“鹜”乃“雾”的误写。我感觉,就像一个人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本来大家都沉溺其中;忽然来了一个人将其戳穿,场面顿时陷入尴尬,陷入索然无味。

查《文苑英华》一书,两宋、明、清历代官本均写作“孤鹜”,说明已得到广泛认可,说明“孤鹜”带来的想象和诗意已深入人心。可日本藏本却偏偏写作“孤雾”,而此藏本成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当最接近王勃《滕王阁序》文的原貌。

一句真话戳破了美丽的谎言,在生活中,或许是好事。可在文学欣赏领域,常害大于利。它像不透明的窗帘一下子遮住了读者眺望的视野,遮没了想象力,埋葬了想象的空间,又像一盆水倒进酒缸,大大冲淡酒的原汁。

当然,误读求的不是真解。可当误读比真解能带来更大的艺术空间,更多的美丽,更醇厚的情味时,我宁可放弃真解,捧着误读而欣赏不已。

误读是蒲松龄笔下的仙狐、妖媚,虽然有些可怖,却让每一个读者欢心。因为亦步亦趋、老气横秋的真解,远不如天马行空的误读来得更惊心动魄,更妙味横生。

新闻推荐

大师的抗战

本书所述为27位文人在抗战中的遭遇和表现。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儒雅雍容、柔心弱骨,清高傲岸、洁身自好……编辑推荐   ...

相关新闻:
宋教仁的清廉2016-03-09 11:57
中日大咖加盟2016-02-22 12:06
猜你喜欢:
评论:(误读的美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