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方式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说,海绵城市建设将实现城市设计和开发建设与水循环系统的融合,不仅推动破解城市“逢雨看海”等问题,也将成为打造低碳生态城市的突破口。
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专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恰逢其时,精髓就是尽可能减轻对自然的冲击,让大自然有条件呵护人类生存。这无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突破口。
突破“就水论水”全社会下好“一盘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全社会共下“一盘棋”。
综合病还需系统综合医治疗。海绵城市建设要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等问题,是城市建设综合后遗症。
“城市建设是一个多方面融合共同体,大到一个城市骨架,小到一个停车场铺装,无一不影响自然水循环。”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中心副主任邢海峰说,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对传统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的革新。
谈及水治理问题,总伴随对“九龙治水”的批评。专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虽以解决城市水问题为目标,但绝不能“就水治水”,其关键在于恢复城市的“海绵体”,这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走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发动全社会力量的合作之路。只有拿出“七个葫芦娃齐心合力”的劲,才能打败影响人民城市生活的各种“水患妖怪”。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海绵城市建设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也就是说要从城市各类建筑、道路等源头抓起,减少雨水外排;在雨水汇集排放过程中要发挥园林绿地的作用,尽可能延缓或者降低径流峰值,避免径流“齐步走”;通过统筹实施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水系保护与修复、地下管网和调蓄设施建设,发挥整体效益。
意见还强调,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这是因为城市总体规划是要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个部门在总体规划管控下协同开展工作。此外,行业和社会资本也要参与建设,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基本保障。
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燎说,海绵城市建设面临大量投资、回报机制不明等诸多挑战,单靠政府一肩挑担明显力所不逮,以市场化方式调动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势所必然。
规划先行打好海绵城市建设“持久战”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国向世界释放出打造低碳生态型城市的积极信号,也强化了未来城市建设更注重规划的理念。
对于迈向“十三五”的中国而言,做好城市规划这篇大文章,是破解当下诸多城市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陈政高表示,未来中国将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创新规划观念,改进规划方法,扩大公众参与,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纷呈的现代化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全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要求系统地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相关的专项规划中,这是将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期化,避免海绵城市建设“运动化”“突击化”的关键,也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求。
专家指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是长期的历史欠账,不可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在水环境方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重新生态修补花费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英国的泰晤士河以及日本的琵琶湖治理都超过20年时间,我国要借鉴和总结好国外经验,避免走弯路。(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新闻推荐
■西藏新增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普京签署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的自贸协定 ■新加坡: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减少 ■纽约一所160余年历史教堂遭大火烧毁 ■日本前右翼高官违反《公职选举法》被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