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累计获得46项国家专利,年产值增长120%,累计出口创汇8千多万元……这一组数据诠释了费县金利机械公司这一个草根企业在改革中逆势上扬、在创新中寒冬遇暖的生动景象。在当前国内国际机械制造业市场下滑趋冷的形势下,费县金利机械公司却生机盎然,香飘四溢,他们靠理念催生了动力,靠创新赢得了市场。
“在别人走到路的尽头时,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跳跃一步,就是更长的路。”
2010年左右,板材市场不景气,旋切机市场遇冷。当时,费县金利机械公司木材旋切机生产商朱京振发现,大部分厂家生产的旋切机功能单一,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还易伤及工人。他想,“我要能生产一台找圆旋切剪板于一体的旋切机那该有多好,既能解决人工扒树皮找圆问题,还能解决人工铡皮问题”。善于思考又善于创新的朱京振说干就干。2010年,他借助原来的通用生产技术,投入50万,开始研发找圆旋切剪板一体机,通过与公司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的设计、实验、调试,2011年终于研制成功,生产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一时间,慕名前来购买的客户几乎将公司门槛踩破,订单从2011年6月排到了2012年,每生产一台机器都有两三家客户争购。至2011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把客户需求作为创新的基点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人工资高,招工难成为板材行业的重大难题。一些板材业老板常常为招工一筹莫展。为此,朱景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研制原木上料、剥皮找圆、旋切剪板、自动码垛一条流水线,既能减少劳动力,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当时,公司投入100多万,着手研发单板旋切流水线。研发之初屡屡受创,同行业人士说他是痴人说梦,家人也劝他不要再盲目投入了。在重压之下,他开始了更为艰辛的研发之路。那段时间,他和公司研发团队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研发图纸画了又改,改了又画,终于把图纸画好了,可应用在新产品上又出现了问题。比如,旋切机里的木材还没旋切完,上料机的木头就进了旋切机。为此,朱景振引进了先进的红外线探头来控制上料机的传送,让上料机的木材等旋切机的木材旋切完捣木轴气缸把木芯打掉后,上料机上的木材才传送到旋切机里。经过反复的修改与调试,2013年,一条运行流畅的完整单板旋切流水线问世了,从原木上料、剥皮找圆、旋切剪板到自动码垛只需一人操作,班产量可达100多方。该流水线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引来大量国内外客户订购,当年销售300多套,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其中出口创汇2000多万,使公司一跃成为旋切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把客户利润追求作为创新的源点
“在2013年临沂木工机械展会上,泰国商人寻遍了整个展区没有找到厚芯3mm的旋皮机,当看见我们的机械能开旋3mm板皮时,毫不犹豫的订制了2台”。谈起国际市场,朱京振更加充满信心。2014年,在市场要求板材质量更高的情况下,板材业出现了空前萎缩。在一次与外商交谈中,朱景振捕捉到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信息,实木厚芯板深受国外客户推崇,市场需求量巨大。但当时旋切机旋切厚度只有0.5-3mm,根本无法生产实木厚芯板。朱景振从中看到了商机,投入200多万,历时6个月,成功研发厚芯板旋切机,可实现旋切厚度0.3-15mm,打破了日本旋切机4mm的记录,填补了国际空白。国内外板材公司纷纷求购。至2014年底,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出口创汇3000万元,上缴利税400多万。
荣耀属于过去,创新没有终点。谈起企业未来的发展,朱京振信心满满。“近期,公司将推出整套板材制作生产线,实现从旋切皮到板材成型的一体化流水作业线。届时,将实现从单一设备制作向复合整体制作的转变,甚至带来整个行业制作标准的革新。” 王德宝 张西海
新闻推荐
时尚集团发布的2012“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显示,国人消费奢侈品忠诚度极低,品牌持续率仅30%。国人面对奢侈品大牌为何如此见异思迁?国际大牌面对如此境地又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