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南庄岭五烈士墓与平头山九烈士墓

来源:安庆晚报 2015-12-05 11:5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刘东 文/图

 

一、从张汇滔烈士墓志说起

之所以想起写这个题目,是源于两年前看到的“张汇滔烈士墓志”拓片,此墓志由民国著名学者合肥刘叔雅(即刘文典)撰文,同盟会元老寿州张树侯书写。碑文曰:“维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国民政府式遵先典,遣安徽省主席刘镇华持节送柩,诸院部使者暨省政府官属、工商群士,具礼乐威仪,备法驾,葬我张烈士与郑赞丞、张子纲、骈繍章、郑养源诸公于会垣南庄岭之阳,礼也。烈士讳汇滔,字孟介,安徽寿县人也……”(《安庆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第191-192页李帆群先生已详录墓志全文)

张汇滔,原名张维藩,1882年出生于寿县涧沟乡,家境殷实。幼年从父就读私塾,13岁考入正阳公学,从小就怀有推翻清王朝,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19岁的张汇滔只身来到安庆从军,后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投入安徽新军。1905年,张汇滔入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学习,同年在同乡孙毓筠的引荐下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从此跟随孙先生开始了更伟大的革命征程。

1906年,张汇滔与孙毓筠等返回家乡,以寿州为基地,向邻县扩张,发展革命力量。1911年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寿州后,张汇滔与王庆云、袁家声等同盟会会员举行紧急会议,于11月4日夜在寿州成功地举行了武装起义,光复寿州。并成立淮上国民军,张汇滔为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此后淮上军兵分三路,光复了邻近诸多州县,这对整个安徽的革命形势至关重要。此后张汇滔又参加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张汇滔被委任为大元帅府参军,与孙先生朝夕相处,孙中山对他的文才武略深表赞赏,称其为“吾党之力行家”。

然1919年1月29日晚,张汇滔在上海遭遇安徽军阀倪嗣冲派来的刺客袭击,身中4弹,后入院抢救,两天后逝世,年仅38岁。孙中山先生为其亲题挽额:“孟介同志千古,国魂不死。”

二、南庄岭五烈士墓

因为时局动荡等原因,张汇滔烈士灵榇并没有立即回皖,直到1925年9月15日《申报》上刊出了一则新闻《皖省四烈士灵榇回籍,安庆另建墓地》:“辛亥在淮上起义之张汇滔、郑芳荪(即郑赞丞)、张子刚、骈繍章四烈士于癸丑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沪上,先后被刺,或殁于沪寓,同志等深为悼惜。今春由皖同志请准王省长在安庆西门公园拨建墓地,闻四人灵榇准今晚装江华轮上驶……四公皆身与辛亥首义,功在民国,忠骨还乡,谅同顶礼……”1927年8月2日《申报》又报导:“南京革命同志张拱辰等昨曾亲赴西门外,公祭郑赞臣、张孟介二烈士。(七月二十八日)”据此可以了解,张汇滔等四烈士于1925年9月回皖安葬,其最初的墓地在安庆西门公园(即西门鸭儿塘、平头山,今安庆五中一带)。笔者认为1925年尚处于北洋政府时期,对于二次革命功臣的礼遇规格还不够高,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7月南京革命同志张拱辰等来安庆,就特意公祭了张汇滔、郑赞丞二烈士,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张汇滔等淮上军烈士更为重视。

于是,1934年12月20日上午11至12时,在安庆北门外南庄岭举行了“皖籍先烈张孟介(张汇滔)省葬,暨郑赞丞、张子纲、骈繍章、郑养源公葬典礼。”并且在典礼前,各界齐集安庆西门外地藏庵(今德宽路三○八坡西北),启灵执绋,参加者达万人。(参见1934年12月18日和21日《申报》)当时还印发了《安徽五烈士省葬通告》,封面由林森题字。从上述资料来看,当时张汇滔的葬礼规格应当是省葬,现在一些介绍张汇滔的文章称之为国葬,恐怕不够准确。

据《安庆文史资料》中的调查文章记述:南庄岭五烈士墓原立有六角形石质纪念塔,旁建有纪念堂,内悬烈士巨幅照片,后在文革期间被毁,其位置就是后来的市殡仪馆。

在南庄岭五烈士墓公葬后的第二年(1935)3月12日植树节,安庆各界人士在五烈士墓西侧的官山举行了植树典礼,作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参见1935年3月13日《申报》)民国时期的刊物上还登载过一篇胡筠创作的《安徽五烈士墓门》联语:“江山如画,已属汉家,追吊国殇魂,别录一编传碧血。骸骨余香,长埋皖土,大书华表柱,高冈千古配黄花。”

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在安庆城西狮子山公园内复建了张汇滔陵园,以缅怀这位辛亥革命时期皖籍先烈。

三、平头山九烈士墓

民国时期安庆还有一处著名的烈士墓,那便是位于大观亭之北、鸭儿塘之东的平头山“九烈士墓”,位置即为今天安庆五中后面的山冈,今也不存。这里埋葬的是1905年在北京刺杀五大臣的桐城吴樾烈士和1908年安庆马炮营起义中牺牲的范传甲等八烈士。

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吴樾之弟吴楚北上,迎吴樾灵榇回皖,与马炮营起义八烈士(范传甲、张劲夫、薛哲、李朝栋、胡文彬、张星五、刘志贤、周正峰)同葬于西门外鸭儿塘东的平头山(也称平山头),合称“九烈士墓”。不过当时因时局不稳,九烈士墓只是简单修建。

1922年,面对颓坏不堪的九烈士墓,皖籍志士又发起募资重修。1923年重修工竣,孙中山先生特派张秋白到场祭奠,并撰文祭之曰:“……江淮奥区,代产人杰,光复旧物,濠泗功高。虏廷惧亡,愚民自饰,爰有吴君,奋身一掷。丁未义军,耀武挥戈,腹地兴师,此为先河……长江若带,皖江若砺,于万斯年,粢盛勿替。”(引自《孙中山全集》)又亲笔题写了安庆九烈士墓碑,今可见原碑照片和碑文拓片。另外说一句,从孙中山题写的这个墓碑看,吴樾的“樾”字是有“木”旁的,这或许为“吴樾”还是“吴越”之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重修后的九烈士墓气势恢宏,其旁建有一座宏大的纪念堂,墓园四周,树木葱翠,肃穆庄严。

四、结语

不久前,和一位寿县文化界的李先生闲聊安庆与寿县的地方文化。他说:“安庆当时作为省会,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是一个大舞台,而舞台上的主角是寿州人。”此话不假,寿县清代以前称寿州,古为寿春,曾为楚国国都,民国以后才改为寿县。本文所述的南庄岭五烈士全都是寿州人,而马炮营八烈士中范传甲、薛哲等好几位也都是寿州人。此外,辛亥革命之后任安徽都督的孙毓筠、柏文蔚,以及同盟会元老张树侯、常恒芳,还有朱蕴山、孙传瑗、方振武、高语罕等等都是寿州人,以寿州人为主组建的淮上军更是在辛亥革命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写到这里,笔者又联想到,历史上的寿春府与安庆府,在宋代就率先晋升为府,是淮南路(相当于今天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江淮之间的地区)两宋时期唯一的两个府。府是宋代才开始出现的,与州一样隶属于路,但实际地位略高于州,一般是中央重视的重要地区才设府。从这一点也可说明安庆、寿州两地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如今也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闻推荐

追忆燃情岁月 歌颂伟大时代 用歌谣“讲述”党在亳州的90年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与赞颂的日子,90年前的今天,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一个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90年来,亳州大地深深烙下了她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南庄岭五烈士墓与平头山九烈士墓)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