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和她的作品
三月的高原,有一天竟突然热了起来。我靠在床头上,享受着窗外热闹的阳光,无端地想起东北一个叫做呼兰的地方,有一片原野,该是泛出绿色的时候了。多年前,也是阳春三月,在那个蒲公英刚刚发芽,河冰消融的地方,曾经留下过一个顽皮、聪颖而又倔强的小女孩的身影。她的名字,以及她留下的文字,无数次地打动我。特别在孤独、无助的日子里,她几乎成为我的密友,我的知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十年前,生活在东北边城的女孩子的命运会如此长久地冲撞着我,让我常常为她叹息、落泪。
她是萧红。起初,我是在《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中认识她的,后来我又从她的姐妹,同是东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季红真为她所记的传书上更多地、更深地了解了她。
一本《萧红小说》,一本《萧红传》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有时候,我会觉得,萧红正穿着一身素白的旗袍穿过呼兰河在空旷的原野上独行,她的脸色是苍白的,她的胃是痉挛的,肚子是疼的,特别是她的一颗承受了许多苦难的心是破碎的。
萧红是柔软而顽强的萧红,在短短的31年里,她饱尝了一个女人所有的心酸、寂寞、哀伤,男权下的挣扎和失去爱人,梦幻破灭的痛苦。在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同时,她还用她温柔的同情心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下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分量的文学作品。她笔下的翠姨、王亚明、团圆媳妇、金枝都是在她身边生活着的可怜的女人们,她愿意倾注自己的心血,去表现她们、关注她们,并呼唤她们的灵魂。她认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这就是她的写作更注重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殖与死亡,命运与抗争,愚昧与觉醒。
也许萧红自己承受的苦难,使她无法脱开民众的苦难,所以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刻的主题。
萧红的一生是在逃亡中度过的。这个柔软而勇敢的女人,因为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16岁时就已经不愿意接受叫人摆布的命运。她靠自己的争取到哈尔滨上了中学,20刚过,又为了反抗父亲的囚禁,争脱旧时的婚姻,彻底离开老家,走上了逃亡之路。
个性的独立和追求有艺术创造的人生,使她终生都在逃亡,即使孤身一人东渡日本,实际上也是为了逃避与萧军的感情危机。萧红一生都向往精神的独立,但无奈中却一次又一次陷落于男权的陷阱之中。
她的作品是她逃亡经历中思想的精髓,是她通过自己的命运洞察人生的心得,表达了她内心深远亘古的忧愁,生命原始的悲哀。她的创作超越了时代,穿透了漫长的人生,我们可以从她描述的自然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里窥见人性的本意。
萧红是最美的女人,她的美力透纸背,她的美包含了女人内在美的所有含义。
无法忘记,萧军第一次见到萧红时的情景:半长的头发散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直直地盯视着萧军……
当时,萧红贫病交加,困在东兴旅馆,萧军受报馆之托去看望萧红,无意间萧军看见了萧红放在床头的一首诗:
这边树叶绿了,
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
春天到了。
去年在北京,正是吃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这首诗,顿时引起了萧军对这个散开着头发,并且明显有了白发,还怀着身孕的女人的无限爱怜。刹那间,萧军似乎感觉到世界变了,季节变了,人变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她认识过的女人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尽管萧军和萧红的爱情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一直被萧军当时的行为感动,一个平常的男子是不会为萧红那时的样子所动情,这也说明了萧红不同寻常的魅力。苦难的萧红,一生中唯有这一次获得的爱是最可珍惜的,也是最值得欣慰的。在每一次想到萧红的时候,我都为萧军对萧红的这一份爱,痴痴地宽慰着自己,宽慰着早已安息的萧红。萧红常说,无论什么样的人,总是有痛苦的,只要有灵魂。
为着萧红这个特别的灵魂,我再一次陷入忧郁。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忍耐和顽强的意志,没有了幻想,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年复一年看似很平静的生活会让每一个灵魂深受伤害、折磨,最终绝望地死去。幸福总是很短促,幸运总是很少很少。人们不应该奢求更多,但是人又总是为着那短促的幸福甘愿受更多的苦,这是人一生的追求啊,而不是牲口的日子。只不过,萧红的悲剧,是她一直不知悔改,任性而执著追
求,不断抱有幻想的悲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绝望都不能使她放弃追求。到死还在幻想,幻想无拘无束的人生,幻想有真实爱情的人生。哪怕是死的结局,就在眼前,哪怕让无数人扭曲她天真无邪的心。
可是萧红,眼睁睁看着冷酷的世界,糟蹋别人,糟蹋自己,却无力改变,只能用自己的心和身体写下含着泪水和血水的文字,让后人,特别是后来的女人,不要忘记逝去的翠姨、金枝和那些葬身于奴役命运的人们。不要忘记争取自己的幸福,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月的阳光是温暖的,带着一丝潮湿的甜意,阳光下的萧红梳着齐眉的刘海儿,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安安静静地望着我,不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不知她能否听见来自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仿佛是姐妹之间的喃喃私语。
萧红,我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不要那么辛苦。1942年1月22日是你离开人世的日子,在这么多的好日子里脱离人生的苦海,不要再悲伤了吧!
人生莫过于此......
◎辛茜,青海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出版作品《眼睛里的蓝》《茜草为红》《我的青海湖》《一望成雪》获青海省政府文学创作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金奖。
新闻推荐
5月20日本来并无特殊,但是因为其谐音“我爱你”,近年来被一些人赋予了浪漫的含义,成为了颇有市场的“表白日”。每年的“520”到来之际,朋友圈、QQ群都是各种秀恩爱,而选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