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中缅胞波情谊深

来源:左江日报 2016-02-16 02:03   https://www.yybnet.net/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在缅甸联邦67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缅之间就有着长达2185公里的边界线。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干流就是中国云南境内的独龙江,其第二大河萨尔温江的上游则是我国的怒江。可以说,中缅两国是“我居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本是一家人,共饮一江水。”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缅甸人民就亲切地称中国人为“胞波”(缅语音译词,义为亲戚、同胞)。

如果用几个词简单概括中缅关系,那就是“民族相通、语言相近、世代友好”。

6000万人口的缅甸共有大大小小135个民族,分属缅族、掸族、克耶族、克伦族、克钦族、钦族、孟族、若开族八大族群。这些民族有很多与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有着亲缘关系,甚至是同一民族(跨境民族)。比如,克钦族就是中国云南的景颇族。此外,缅甸现在还生活着约250万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仰光、曼德勒、毛淡棉等主要城市。华侨华人中以闽籍人为最,滇籍人次之,粤籍人位居第三。闽、粤籍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缅甸中南部地区,滇籍华侨华人主要聚居在缅北果敢地区。

缅甸的国语即缅语和中国的藏语同属于藏缅语族,与中国西南的藏族、彝族、景颇族、阿昌族、哈尼族、纳西族、羌族等羌系民族的语言有亲属关系,其音韵规则、核心词汇和语法特征都较为接近。从缅文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与藏文一样,都是受到印度古文字的影响,缅人借用巴利文和孟文的字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缅甸文字。从语言和文字两方面来看,缅甸的文化是由印度文化和藏文化融合的结果。缅语至今保留着许多藏语词汇;缅文的产生比藏文晚三四百年。

历史上,缅人和中国西南很多少数民族的起源相同,都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氐羌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地区的白狼羌是缅人的祖先。早期的缅人(古白狼羌人)带有游牧型经济文化特征。9世纪中叶,白狼羌人陆续集中到了缅甸中部一带,进入缅甸后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受孟族、骠族影响,开始从事耕作,转为农耕民族,发展成为缅人,后来缅人开始向缅甸最大河流伊洛瓦底江迁徙,在江边建立起蒲甘城,并由此向周围地区扩张,并与其它民族融合,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中国史书上关于缅甸的记载很多,最早出现的记载是在《后汉书·西南列夷传》,当时称其为“掸国”。从那时算起,两国的友好交往已绵延近千年。上个世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东南亚各国发动全面进攻,缅甸也陷入危机,为了保护滇缅公路这一最后的国际运输线,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最终以巨大的牺牲收复滇西、缅北地区,将日本逐出该地区。二战结束后,有上千中国远征军将士流落在缅甸。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和缅甸吴巴瑞总理在中缅边境亲手种下了两棵象征中缅友谊长存的桂花树。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两棵树苗历经风雨沧桑,已经长成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钱伟)

新闻推荐

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尊重

□屈晓晶最近要搬办公室,大家都在收拾东西,文件书籍纸张杂物散落了一地,整个大院洋溢着喜气洋洋,“乔迁新居”的感觉随着日子越来越近愈发浓厚。...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缅胞波情谊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