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廖仲恺
鲁迅
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
从辛亥革命算起,要不要过旧历年,中国人已经被反反复复折腾过很多次,如今,还有人说,“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
可是,一百年过去,该过的年还是要过。
合家团圆,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和乐年,不仅是走卒贩夫升斗小民的期盼,皇公贵胄、文人墨客、革命领袖,也概莫能外……
张之洞当皮箱过年
晚清名臣、湖广总督、“慧眼识得孙中山”的张之洞,过年时都是让部下拎着皮箱往外跑,去哪里?去当铺,把身边值钱之物送到当铺换过年钱。
武昌“维新”等当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每口箱子当两百两银子,不管箱子里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督署不久定会再用银两赎回箱子。总督典质,这就是张之洞演绎的清末官场奇闻。
张之洞平生最恨贪官污吏,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不贪敛民财,他一生对上不搞贿赂,对下不搞摊派。
1890年,张之洞由武汉乘船去荆州检查堤防,地方官大摆宴席,被张之洞骂了个狗血喷头,他带着随从在船上食宿,没有跨进官府半步。一次,一个叫李元的部下,帮人办过事后,收受人家50两白银。张之洞闻之大怒,把李元痛打一顿,让其退还赃物,并将其赶出府门。因此,张之洞迎来送往,俸禄往往捉襟见肘,没钱过年更是常有的事。一遇年关,张之洞就让幕僚暗暗将自己的皮箱等值钱之物送到当铺,换些银两,以解燃眉之急。由于年年如此,消息不胫而走,社会上出现了一句歇后语:“张之洞当皮箱过年——习以为常。”
这话迅速传到了光绪皇帝耳朵里,他在召见张之洞时问道:“是否确有此情?”张之洞不想让皇帝为自己追加俸禄,一口否定:“此系谣传,绝无此事!”
张之洞不但不愿搜刮民财,也不愿多拿国家的俸禄。其为人处世,可见一斑。
廖仲恺买柑橘过年
1921年5月,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请廖仲恺出任财政部长。廖仲恺素来精打细算,常说“民国新生,百业待举,要为大众节省每一个银元。”
翌年春节前夕,管家楠伯思忖近年春节一直过得很悭俭,连糖果都没敢多买,来拜年的人又多,作为财政部长未免太寒酸,便对廖仲恺道:“今年沙田柚丰收,价钱又便宜,我想买些回来过年。”
不料仲恺听后竟说:“楠伯,我知道您一番热心肠。目前政府银根短缺,沙田柚乃名贵水果,我看就不买了,过节的事劳您将就一下吧。”
何香凝怕管家难堪,便道:“楠伯讲的也在理,过年嘛总要有些气氛的。不如买些柑橘回来待客吧,价钱又比柚子便宜许多。”廖仲恺就答应了。大年初一,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等前来拜年,见桌上放着大红的橘子,拱手笑道:“大吉大吉,吉庆满堂,中华大吉,世界大吉!”引来满堂欢笑。当孙中山得知橘子由来,风趣道:“柚子气色青黄不接,怎似橘子这般红彤彤好兆头哩!”又赢得一片笑声。
鲁迅连放三夜烟花爆竹
1933年春节,形势稍微平和一些,年底又得来一笔及时的稿费,鲁迅很高兴,所以对过年格外珍视:“盖如此度岁,不能得者已二年矣。”为庆贺“旧历除夕”,由夫人“治少许肴”,特邀老朋友冯雪峰和自己一家人同吃年夜饭。
饭后,53岁又多病的鲁迅兴致甚高,“买花爆十余,与海婴同登屋顶燃放之”。鲁迅原本很讨厌爆竹,更不燃放。这次却带着4岁的海婴,不辞辛苦爬上四楼楼顶,一连放了十多种烟花爆竹,在他多灾多难的生涯中,实属罕见。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初一,他先后给许寿裳和日本画家望月玉成及内山完造等人写信,还赠望月玉成一首诗:“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1934年春节。除夕,鲁迅给同在上海的三弟周建人家送去火腿和玩具;正月初一收到母亲从北京寄来的1盒糟鸡和9件玩具。年初二那天,鲁迅写了一篇《过年》,充分肯定了过年及其习俗,对人们过旧历年表现出的“格外的庆贺”,“比去年还热闹”,“比新历年还起劲”,表示了他的赞赏。他自己则是:“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毛泽东捐红烧肉
1935年2月4日是春节,遵义会议刚刚确立毛泽东为全党的领导核心,后勤部门想多弄点鱼、肉庆祝一下,但部队有十几万人,谈何容易?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一碗米酒和几个辣椒而已。
但毛泽东舍不得吃,大年初一,他与其他领导一起去看望伤病员,捐出了发给自己的“年菜”。以后一到春节,毛泽东首先会想到身边的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警卫员、机要员、秘书、司机等,工作再忙他也要亲自一一慰问。
在延安的每个春节,毛泽东都要在枣园小礼堂请村里老乡吃饭,老乡也都会携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物来给主席拜年。吃饭时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饭菜无非是些家常货。毛泽东给大家敬酒时总说:“大家都是我的邻居,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做客!”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扫干净,等着主席光临。但每次毛泽东去各家拜年总是来去匆匆,不吃饭更不喝酒。
周恩来用花生米待客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周恩来提出要和北京人艺演职员一起过除夕。那晚,周总理偕邓颖超同李先念、陈毅、王震等领导同志一道来到首都剧场三楼,剧院尽最大努力备了些茶水、糖果和职工自制的冰糖葫芦。
陈老总见状便问:“你们哪来这些好吃的东西哦?”当得知是上级为剧场特批的白糖和红果,每张戏票可买两串冰糖葫芦时,陈毅恍然大悟道:“哦,原来观众是为冰糖葫芦才来看戏的喔!”
周总理却没有笑,轻声道:“这说明粮食不够吃,物资供应紧张,群众肚子空啊!”气氛顿时严肃起来。见大家收住笑靥,总理忙拉住邓大姐率先跳起“慢三步”。一轮结束,总理提议大家表演节目,几位老演员唱起抗战歌曲,总理、邓大姐和陈毅也表演了秧歌等节目,喝彩声此起彼落。
那天总理特意从家里带来酒和花生米摆在各张桌上,这些东西在当时很珍贵,大家谁也不敢动。总理就大声说:“来,来,大家都来吃嘛!”一位姑娘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被一位老演员瞪了一眼,姑娘顿时红了脸,又送回桌上。周总理见状上前道:“哎,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嘛,这些就是送来给大家吃的嘛!”这才打破僵局,大家纷纷吃了起来。
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春节
1949年1月28日,又是一个农历除夕。这一天的胡适日记一字未写,而贴上了一张中国共产党宣布的“战犯名单”简报。蒋介石、李宗仁等民国政要赫然在列。对于视国民政府为合法政权的胡适而言,此举心境,可想而知。
同一天,蒋介石在奉化溪口老家度过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春节。这次的春节,他过得十分用心。
除夕夜,“全家在报本堂团聚度岁,饮屠苏酒,吃辞年饭,犹有古风”。吃过年夜饭后,蒋介石还从溪口请了几个京剧名流来唱堂会。1月29日大年初一一早,蒋氏父子便去宁波城内蒋家宋朝祖基金紫庙祭祖,接着又回溪口宗祠及大、二、三、四房祖堂祭祖。大年初一下午,蒋介石独自“在慈庵读书散步”,晚上“溪口五十里内乡人,纷纷组织灯会,锣鼓彻天,龙灯漫舞”。
据蒋经国日记说,“自民国二年以来,三十六年间,父亲在家度岁,此为第一次”。《大公报》说得更加明白:“他似乎预感到,这一去,怕就是与祖宗的永别”。 □综 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4月12日电(记者 蒋 芳) 12日上午,“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捐赠仪式。担任影片顾问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