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一顿饭12个馒头三碗面
民国名士中,梁实秋可谓最善吃的一位。早在就读清华学校时,梁秋实就创下一顿饭吃12个馒头、3大碗炸酱面的纪录。而这种令人咋舌的饭量,绝非因他拥有着如象巨胃,很大程度上乃是纯粹出于追求那种大快朵颐的快感。并且他还常给人说自己最羡慕长颈鹿,有那么长的一段脖颈,想象食物通过长长的颈子慢慢咽下去时“一定很舒服”。终其一生,虽然几经颠沛流离、辗转各地,梁实秋却对“吃”情有独钟,有钱时随心所欲,挥金如土,玩命地“作”,穷困时也从不亏待自己的一张嘴,花小钱照样能让盘中之物活色生香。
康有为:给张之洞当“陪聊”
1895年11月,康有为抵达南京,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说服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支持开办强学会的南方分会。后来康有为逃往日本,对这段和张之洞相处的日子回忆,“隔日一谈,每至深夜”“十日之饮”“申旦高谈”,表明两人有着很长很热烈的谈话。但张之洞花大量时间和康有为聊天,实际另有隐情。张之洞的幕僚梁鼎芬在信中是这么推荐老乡康有为的,他说康有为“健谈,可以终日相对”,让康有为“发挥中西之学,近时士大夫之论,使人心开”,为的是让“伤悼不已”的张之洞“排遣”。原来此前张之洞次子赏月觅句不小心掉入总督府园池,未久身亡,张之洞伤心不已,梁鼎芬通过这么个办法让张之洞“稍舒心愁”。
戴季陶:“难缠”不好招待
1932年春,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想来西安视察。主政陕西的杨虎城将军通知西安绥靖公署办公厅主任陈子坚负责接待并叮嘱:“听说他很难缠,你要特别小心,处处留神。”据陈子坚的儿子陈溥后来回忆,陈子坚立即安排了当时西安条件最好的西京招待所,要求厨师好好准备。4月中旬,戴季陶来了,却要求不住饭店,要住寺庙。陈子坚告诉他:“西安没有什么大庙,条件都很差。”他回答:“我是信佛的,向来不怕吃苦。我也不吃荤,只吃素菜、糙米。”陈子坚把他先送到西京招待所暂时歇息,赶忙打听哪些庙条件较好,可以安排住宿。后决定让他住卧龙寺,又立即通知庙里清扫整理房间,准备斋饭。傍晚把戴季陶安排在庙里,端上庙里精心做好的斋饭。谁知戴只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斋饭。”这时,陈子坚才体会到戴季陶确实“难缠”,什么吃苦、吃素,全是骗人的把戏。第二天,赶快从西京招待所请来素菜厨师,后来又连换几个,戴季陶才不再发火。
(据《天津日报》)
新闻推荐
鲁迅祖居故居的外景鲁迅的卧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