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实
从4月26日开始,郑州市公交三公司3车队906路公交车,推出夏季女性专车。每天的早上7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的交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该趟专车只让女乘客上车,男乘客可乘坐跟随其后的另一辆906路公交车。此举一出,立即引来众议,大多女士认为此举“贴心”,但一些男士却对此不满。一位老先生表示,这是对男性的歧视,公交车是公共交通设施,公交公司无权私开女性专车。
尽管国外早已设立了女性专用公交车,但在国内大多数城市,“女性专用公交”还是新鲜事物。对此,一些男性乘客一时难以接受,这很正常。不过,如果站在女性的角度换位思考,就不难理解“女性专用公交”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人性化关怀。
应该看到,“女性专用公交”并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服务。夏季时节,女性乘客穿得比较单薄,而早晚高峰公交车内往往十分拥挤,和一群大老爷们挤来挤去,不仅女性尊严容易受损,还很容易发生性骚扰事件。
至于有男同胞搬出“男女平等”,质疑女性专用公交是在歧视男人,这其实是对男女平等的误解。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男女平等并非绝对的,而只是相对平等。比如,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女性平均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倍多,而孕期或经期的妇女,上厕所更为频繁,所花时间更多。因此,在城市公厕的建设上,按照同等面积、同等厕位来一刀切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只是伪平等,真正的平等是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
同理,由于天然存在的生理差异,女性不便和男性一起挤公交,存在被性骚扰的风险以及哺乳等现实情况。现实中,女性乘坐公交时被骚扰的案例屡见不鲜,还有的母亲在地铁上给婴儿哺乳,被网友拍下传到微博上。推出“女性专用公交”,就是针对女性这些难言之隐,来保障其人身安全、个人隐私。“女性专用公交”关乎文明无关歧视,在女性专车发车一分钟后,会再发一班正常车次紧跟其后,男女乘客完全可以各取所需,不会耽误正常乘车。
眼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推出女性安检专用通道、女性专用停车位、公交车哺乳间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关爱,成为文明的标尺。
—— 据《燕赵晚报》 张枫逸/文
对于公交开通“女性专车”,女性自然是一片叫好。的确,此举让他们远离了出行路上“防狼”的困扰。一部分男性的理解,当然也是出于对女性“防狼”担忧的体谅。至于不理解的男性乘客,其理由听上去也像那么回事。
显然,公交公司的善意、女性的拍手叫好、男性的不满已然让“女性专车”的开行陷入矛盾漩涡。其实,作为男性,展现的应该是大度和宽阔的胸怀,对公交开通“女性专车”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本来,“女性专车”就无关“歧视”,只不过是公交公司在夏季采取的一种人性化举措,关怀的是女性群体,保护的是女性的私密空间。
要知道,到了夏季,女性乘客大都穿得比较单薄,尤其是年轻人,穿超短裙、开领衫、露脐露背装的较多,在拥挤的车厢里,确实容易遭遇咸猪手。再者,二孩政策放开后,准妈妈也相应增多。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妈妈在公交上给宝宝喂奶而“走光”的画面。
为女性提供专用服务的做法并不新奇。在国内,武汉地铁就曾设女性专用候车区。而在日本的地铁站,几乎都有女性专用车厢,只准女性乘坐。如果有故意不遵守规定进入车厢的男性出现,地铁的工作人员会上车阻止。可以说,在防范性骚扰,保障女性权益方面,这样的探索值得鼓励,我们更应该理解女性出行的普遍焦虑。
当然,开通“女性专车”并非防范性骚扰的治本之策,实则是一种权宜之计。根本上而言,性骚扰的存在显示了性别权力的失衡,因此,还需要把性骚扰纳入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概念框架,建立完善均衡性别权力的政策及法律机制,推广公共防范性骚扰等教育,强化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从而凝聚尊重女性权益的共识。
—— 据《北京晨报》 禹海君/文
新闻推荐
□刘向东蔡琳琳李悦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书写了人类史上最宏大壮丽、最动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