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近代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革新家,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等诸多领域都有较高建树;李苹香,皖南著名才女,曾出版多部诗文集,但却最终身陷泥沼,做起妓女……一位是艺术大家,一位是青楼女子,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不解情缘?
这个女子不简单
李苹香何许人?皖南一名妓也。
不过,提起皖南名妓,一般会想到赛金花,很少有人知道李苹香。其实,这位李苹香可不简单,就连章士钊都亲自为她写传记。
李苹香籍贯徽州,真名叫黄碧漪,后曾先后化名李金莲、李苹香、谢文漪等。李苹香是著名的才女,自幼聪颖,爱好学习,她小时就整日手持诗书吟咏不止,并且显示出了非凡的诗才。李苹香8岁时就开始作诗,据说,当地一位名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她的诗作,读后拍案叫绝,“此种警艳,当于古人遇之,至于今人,百年来无此手笔!”李的居室名叫“天韵阁”,因此她的好几部诗文集都是以居室名命名出版的,如《天韵阁诗选》、《天韵阁尺牍选》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想得到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女,却因为偶然的一次受骗彻底改变了命运,身陷泥沼,被迫做起妓女。
1897年,李苹香18岁,她与母亲及兄弟三人一道来到上海看赛马会。几天不知不觉中李苹香母子三人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大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办呢?当时,李苹香母子隔壁正好住着一位潘姓客人,自称是嘉善县人,与李苹香老家嘉兴是邻县。当他发现李苹香一家三口困于旅馆无法归家时,就热情地以老乡的名义表示愿意资助。实际上,潘某看上了青春貌美的李苹香。他让李苹香母女在上海继续玩几天,玩个尽兴,一切费用由他支付。几天一过,看看火候差不多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潘某提出要娶李苹香为妻。可怜三人一下傻了眼,无奈,李苹香只好委屈地听从了母兄之命,跟潘某住到了一起。
灾难还远没有结束。这个潘某是个无赖,在家中早有妻室。原配妻子见他另结新欢,不许他进门,潘某只好带着李苹香来到了苏州。潘某本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人,现在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困顿之下,潘某竟然要李苹香去做妓女,他自己当起了掮客,专门拉生意。李苹香一个弱女子哪来反抗?不久,潘某带着李苹香来到了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上海的妓女是分等级的。由于李苹香才艺出众,很快成为一名高等妓女。她本来就擅写诗词,出口成句,很快被文人们授以“诗妓”之誉,成为海上名花,声名日盛。
两人以诗定情
一代大师李叔同又是如何与李苹香相识并结下一段情缘的呢?他们相识于1901年,两人一见倾心,均有相见恨晚之感。
1901年夏,李叔同因赞同康为有、梁启超变法而成了当局眼中的敌人,无奈避祸沪上。李叔同在上海的那几年,应该说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和消沉时期,因此经常出入于声色场所,与上海滩的名伶名妓们如朱慧百、李苹香和谢秋云等打得火热。但是,李叔同与李苹香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交往。这从他们互赠的诗歌中就可看出。
李叔同第一次来到李苹香的天韵阁,就以“惜霜仙史”之名赠李苹香七绝三首:
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楼上月初斜,惨绿愁红掩映遮。我欲当筵拼一哭,那堪重听《后庭花》。
残山剩水说南朝,黄浦东风夜卷潮。《河满》一声惊掩面,可怜肠断玉人箫。
这几首诗,以抒发愁绪为主,表面上说是写给李苹香的,实际上,李叔同在诗中描写的主要还是自己当时的心迹: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作为赠诗,尤其是赠给一位刚刚相识的名妓,一般会在诗中将对方的才艺美貌歌颂一番,这三首袒露心迹的诗似乎并不合适。但是,这正可看出李叔同对李苹香的信任,他把她是看成知音的。
后来,李叔同进入南洋公学学习,他与李苹香的交往更加频繁了。除了上课,他的空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才子佳人,诗酒唱和,风花雪月,情深意长……
数年之后,李叔同由于母亲病故,深受刺激,决意告别诗酒风流的上海洋场,远赴日本留学。李叔同与李苹香以诗相识,当然仍是以诗告别。李苹香也写了不少诗回赠李叔同,其中就有这样三首:
潮落江村客棹稀,红桃吹满钓鱼矶。不知青帝心何忍,任尔飘零到处飞!
春归花落渺难寻,万树阴浓对月吟。堪叹浮生如一梦,典衣沽酒卧深林!
凌波微步绿杨堤,浅碧沙明路欲迷。吟遍美人芳草句,归来采取伴香闺。
这三首绝句,足以看出李苹香的诗才。诗的内容尽管不脱闺怨一路,但写得凄凉无奈,自己人生的种种不幸隐迹其中……
知交半零落
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来后,仍然留在上海。不过,那时他已忙于教学,参与各种活动,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流连在风月场所中的风流公子了,他与李苹香可能再也没有见过面。1918年,李叔同将自己的存书、书画作品以及印章全部捐赠了出去,其中包括和李苹香互赠的诗画。从此,他斩断尘缘,正式出家,人称弘一法师。一段才子与诗妓的情缘,从此烟消云散……
在那些青灯古佛的日子里,李叔同还会想起昔日那位有着聪颖美丽的诗妓李苹香吗?谁也无法再揣想大师的心理了。多年后,李叔同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位叫作妙莲的侍者。有资料说,李叔同出家后,李苹香也出家了。李叔同去世时身边的侍者妙莲,就是出家后的李苹香。
其实,李苹香并没有出家。她和著名才女、徽州人吕碧城的姐姐吕美荪一直到晚年还经常保持联系。当年吕美荪在上海时,曾去青楼拜访过名噪一时的李苹香。由此,吕美荪和李苹香相识并成为诗友。吕美荪在得知李苹香的不幸身世后,并没有因为她身在乐籍而瞧不起她。相反,她们将这份友谊一直保持到了老年。
让妙莲成为李苹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愿望。毕竟,大师在离去时身边还有一位早年的红粉知己。可惜她不是。“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今天,当我们再吟诵大师这千古名句时,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深意……据《合肥晚报》
尉迟恭殴打皇弟
唐太宗巧妙断案
九月,己酉,幸庆善宫,上(唐太宗,古代称皇帝为上)生时故宅也,因与贵人宴,赋。同州刺史尉迟敬德预宴,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谕解之。敬德拳殴道宗,目几眇。上不怿而罢,谓敬德曰:“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敬德由是始惧是而自戢。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的阴历9月29日,唐太宗李世民来到庆善宫举行宴会,而且还在宴会上吟诗作赋,有娱乐节目,参与宴会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庆善宫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选择这样的宅子举办宴会,也可以说是比较随和的私人宴会。
当然,气氛随和不等于随便,排座次就有讲究。当时参与宴会的有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就是隋唐名将尉迟恭。
尉迟将军的分量大家是知道的,在唐太宗开创江山的武将当中,尉迟恭和秦叔宝、程咬金等都是位置居前的大功臣,李世民当年被单雄信追杀的时候,是尉迟恭及时出马救主,将单雄信打下马,让李世民免了一难。这个不仅“说唐”里有,正史里也有。
然而,这天居然有人坐在尉迟恭位置的上头,老尉迟将军讲话很不讲客气,冲着那人吼:“你立了什么功劳,居然敢坐在老子上面。”
坐在尉迟恭下头的任城王李道宗出来好意劝解,没想到尉迟恭不领情,抡起拳头对着李道宗一顿狂扁,尉迟将军一手好拳棒,李道宗不一会就满脸乌青,最严重的是,眼睛都几乎被揍瞎了。
李道宗是唐太宗堂弟,也是大唐的开国功臣,李世民看着自己的老部下殴打自己的堂弟,那滋味不好受,于是宴席也不开了,很不高兴地打道回府。
李世民没有公开处分尉迟老将军,而是私下里给他上了一堂历史课:“我过去对汉高祖诛杀功臣的事,是持否定态度的,我诚心诚意地希望和你们这帮文武功臣一起保守这富贵美好的生活,子子孙孙绵延不绝。
不过,今天你是闹得过分了点,你任职以来,不良记录也不少,看老兄你的表现,我才明白汉高祖杀韩信,将彭越剁成肉末,也不能说全是汉高祖的错。
咱们大唐立国,讲究法度,其实就是赏与罚。你该有什么待遇和恩宠都给你了,非分的你就不要去痴心妄想了。希望老兄你好好自勉,努力加强修养,不要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尉迟恭天不怕地不怕,但还是怕老大,从此,他就收敛了很多。史载他后来天天在家里练仙丹打坐,安享晚年。
唐太宗这番话多少带点威胁,然而他对待老下属的方法还是很得体的,他没有选择在公共场合批评,照顾了尉迟恭的面子,选择在私下里进行教育,让他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也没有直接说要如何处理,而是引用历史上的往事进行旁敲侧击,可以说仁至义尽,对得起尉迟恭的功劳,也对得起大唐的法度。
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8月14日电初次参加奥运会的施廷懋14日夺得了女子三米板金牌,获得银牌的何姿却“抢了头条”,颁奖后秦凯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何姿眼含热泪地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