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敬清吴黎明汪清宋海波图/王文生陶建
核心提示
作为“中国第一古官圩”大公圩的主要通道,护河镇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曾因救驾有功,被汉光武帝刘秀命名为“护驾墩”;这里,凄美爱情故事发生地,誓言树的传说一直在发酵,且为人津津乐道;这里,依然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丁村舞龙灯习俗绵延至今……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在美丽的护河流传着,让护河镇更多了几分文化的底蕴。
“天子”踏足,“护驾墩”美名远扬
在护河镇,不少居民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故乡称为“护驾墩”,这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们一头雾水。孰不知,“护驾墩”这一名字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东汉的首位帝王刘秀哩。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大肆追杀刘氏宗亲,刘秀作为刘氏宗亲的代表,在追杀首选之列。为逃避王莽叛军的追杀,刘秀无奈逃至长江以南,但王莽叛军仍不放过他。
一天晌午时分,刘秀一行由塘南镇逃至今护河镇姑溪河边,被茫茫河水和大片芦苇滩阻隔,眼看叛军将至,情急之下刘秀一行人跳进水中,躲进芦苇滩。说来也巧,芦苇滩中有一高墩,使刘秀一行不习水性的北方人有了栖身之处,叛军追至河边追问当地百姓,百姓告诉他们有一行人早已从渡口乘船北去,于是叛军过河向北追去。当地百姓得知被追杀的是刘氏宗亲,当天夜里给刘秀等人送去吃的、喝的和御寒衣被。成功躲过一劫的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为纪念当地百姓护驾有功,减当地赋税三年,这片土地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护驾墩。
南宋时期,人们开始在“护驾墩”围圩造田,人口渐渐聚集,一个集镇逐渐形成。上世纪90年代,护河镇这个名字正式启用,由于护驾墩背靠姑溪河,护河便取的是护驾墩和姑溪河的合称。
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在当地居民辛勤努力下,护河日新月异。然而,“护驾墩”的传说仍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美名远扬。
抗日誓言树,演绎凄美爱情故事
走在兴禾村民国巷,一幢民国时期建筑让人印象深刻。提及兴禾村的由来,村里77岁老人曹道贵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说到兴禾村,不得不提我家门口的两棵老槐树,一棵叫曹兴树,另一棵叫夏禾树。而这两棵树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誓言树。”曹道贵说,上世纪30年代,他的族爷爷爷爷曹曹本本兴兴((当当时时村村民民习习惯惯称称之之为为曹曹兴)和邻村一位名叫夏禾的俊俏姑娘相识、相知、相爱,并许下了一生的诺言。
在他们谈婚论嫁之际,日军的入侵打破了护河的平静。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正值芳华的夏禾,不小心被日本兵撞见,惨遭凌辱,含愤上吊自杀。后来,人们就把夏禾上吊的那棵树命名为“夏禾树”。
身为血气方刚男儿的曹兴,心怀家仇国恨,誓与日本兵不共戴天。于是,他多方联系附近村庄青壮年,组织了一支当地民间武装力量,并在未婚妻夏禾吊死的那颗树旁立下誓言,“吾与日寇势不两立,以还我妻之清白。”
在曹兴的带领下,这支抗日武装与日军军展展开开了了顽顽强强斗斗争争,,甚甚至至还还缴缴获获了了日日军军两两挺轻机枪,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馅,成功地保护了当地5000余村民。在与日军英勇斗争的过程中,这支抗日武装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最多时已达到300多人。
然而,在一次战斗中,冲锋在前的曹兴不幸中弹牺牲。为纪念这位当地抗日英雄,找不到曹兴尸首的村民们用“招魂葬”的形式,把他和夏禾合葬在了一起,并把“夏禾树”旁边的一棵树命名为“曹兴树”。后来,人们就把这两棵树称之为“誓言树”。近年来,这两棵树已成为热恋中男女山盟海誓的地方。
后人为纪念曹兴和夏禾,附近村庄合并时,人们就在他们的姓名中各取一个字,组组成成了了““兴兴禾禾村村””。。
代代相承,舞龙灯习俗绵延至今
舞龙灯是护河镇丁村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舞龙灯时,鼓乐齐鸣,正式“起灯”。当龙灯启动的一刹那,所有的龙头、龙身、龙尾的灯笼一齐点燃蜡烛,照得龙体通明透亮。龙首引领,龙身全部连在一起,或高踞盘旋,或奔跑飞翔,或出云入海,变化多端,灯影翩跹,场面十分壮观。数十米长的龙灯在夜色中蜿蜒游动,龙灯所到之处,人们燃起稻草、柏枝迎龙祈福,祈求如意顺心、欢乐祥和。
丁村舞龙灯与他处不同。一般村子舞龙灯,舞的是一条龙,而丁村的舞龙灯则是两条,一条公的,一条母的,公的是乌龙,母的是红龙。传说,丁村的这两条龙曾在一座庙里碰到了另外一个村子的龙。为保护母龙,公龙与另外一个村子的龙打了一架,丁村公龙的一个触角受了伤,从此那个触角的灯火便一直不怎么亮堂了。
丁村舞龙灯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始终没人说得清楚。据传,这是丁家人在明朝中后期迁居护河后,人口繁衍到一定数量,为祈祷上天保佑家族兴旺、人寿年丰及彰显家族光盛而举行一种仪式。
这个仪式一直绵延至今。然而,丁村的龙灯并非年年舞,一般是一舞舞三年,歇不得超过三年,不然龙就会自己出来在村子里游。这样的说法来自邻村,曾有邻村的人半夜起床上厕所,远远看见丁村锣鼓喧天,两条龙正在盘旋,十分热闹。
历经世事变迁,舞龙灯已成丁村的习俗。如今,丁村舞龙灯也已成为护河镇的文化符号丁村舞龙灯也已成为护河镇的文化符号。。
新闻推荐
安倍晋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4日在国会接受质询,再次否认向政府相关部门“打招呼”以帮助一名好友办学。安倍涉嫌以权谋私等事件重创他内阁的支持率。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安倍内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