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几百年前的某个月圆之夜,一户人家在院中小憩,嗑瓜子、品细茶、说闲话。清风徐来,树的枝桠间飒飒作响,抬头看墙,影像如画。
墙,垣蔽也。在“安史之乱”中平乱有功的郭子仪,因军功被封为汾阳王后,决定建一所好房子。唐人笔记《封氏闻见录》里有一则故事:郭令曾将出,见修宅者谓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锸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某筑,只见人自改换,墙皆见在。”郭令闻之,怆然动容。思前想后,郭子仪决定辞去一切官职,远离纷争诡异的官场。尽管郭子仪顺利实现退休,然而他的汾阳王府依然没能保住。几十年后,诗人张籍路过当年的汾阳王府邸,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当年的筑者,竟一语成谶。
“一府六邑”的古徽州,山环水绕,峰峦无数。一个人寂寂地走在山道上,行至水穷处,突见一片人家,“粉墙矗矗、棹楔峥嵘”,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让人倍觉人间烟火的温暖,心头顿时有大惊喜。在徽州的西递古村,一户人家的墙上有面石窗,石上雕刻着“岁寒三友”,每刀每笔细若蚊足。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位日本商人见到此块石雕,惊叹不已,愿出十万美元购得,却被房主人拒绝。去年我去西递旅游,骤雨初歇,阳光下彻,菜花明黄,桃花安静,站在那户人家的石窗前,我伫立长久,心潮起伏。
到乡下去,久经风雨的老墙,皮层剥落,沧桑古旧。墙根下坐着晒太阳的老人,身边卧着一只猫、一条狗。小鸡小鸭经过他身边,啾啾乱叫。老人向它们挥手、不说话,而他的手势,小鸡小鸭们全都明白。
老墙,许多虽已不存在,却能通过文字读到它、触摸它,接收它的启迪与感动。时光可以毁灭物质或形体,却将文字擦拭得熠熠生辉。当我站在墙体的废墟上,面对洪荒万年,我对文字、对文化,是多么的感恩与敬畏!
新闻推荐
中新网9月6日电据日媒报道,正在印度访问的日本自民党总裁外交特别助理河井克行本月5日在首都新德里发表演讲,他表示“已到应认真讨论让自卫队拥有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时候了。”日媒指出,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