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武来到杨子荣的衣冠冢,为三叔杨子荣和三婶许万亮的合葬坟再培一把土。“她如果知道杨宗贵没开小差,更没有当土匪,而是全国有名的特级侦查英雄,应当会含笑九泉。”杨克武说。杨克武是杨子荣二哥杨宗福之子,早年过继给杨子荣。
杨克武告诉记者,听亲生父亲杨宗福讲述,杨家的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跟着母亲吃苦受难。在杨子荣五六岁的时候,就会帮家里刷锅、做饭、喂猪、喂鸡。六七岁的时候,还要上山挖野菜、拾柴火。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放学或者放假,必须回家干活,或者拾粪或者是拾草。那时候,穷人多,山峦少,秋后的草很快就被拾掇得精光,为了不空手,孩子们有时不得不到地主老财的山峦里弄一点。办这种事情,必须躲过看山的,如果被看山的抓到,少不了挨打,要不就拿走拾草的工具。不过,财主山峦多,全村只有一个看山的,顾得了南山,顾不了北山。每次去财主山峦拾草,杨子荣就给伙伴们放哨,远远看见看山的来了,他吆喝一声,孩子们就急急忙忙溜了。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家庭困难,很多山东人选择闯关东。年仅4岁的杨子荣就跟着父母家人去了东北。“可到了那边才知道,想要安身立命也不是件容易事。在坚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后,我奶奶就领着杨子荣回到了牟平。”
杨子荣在九岁的时候,母亲把他送进了本村小学,跟着秦夕先生读书。“奶奶说,我们杨家从清朝道光年间由高陵镇迁到嵎岬河,几代人都没进过书房门。就是一天吃一顿饭,也要供三叔读几年书,杨家也算是有了识字的。”杨克武说。杨子荣读书很用功,也很聪明。他读过的书,能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也能从头默写到尾。秦先生特别喜欢他,经常开小灶给他讲一些知识。
第二次闯关东是在1929年,当时胶东这边军阀混战,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但好景不长,杨子荣很快被裁了下来。后来杨子荣冬天到山上砍树,开春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反正干的都是些出大力的活。万般无奈,杨子荣再次回到老家牟平。1938年,杨子荣再次北上,“因为父亲、姐姐都留在东北,他也放心不下。”在鞍山当矿工的他因为看到日本监工打骂工友,他夺过监工的皮鞭,为工友出气。后来在工友的帮助下,他逃离了矿山,再次回到了老家。
1945年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当时跟随杨子荣一起出发的还有高波。“从那以后,家里就再也没有了杨子荣的消息。”期间,也曾有村里人从东北回来,但都没他的消息。后来,只要有人要去东北,杨子荣的母亲就会托人打听情况。
就这样,家人日夜期盼。终于盼到了杨子荣的消息,可这个消息,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村里来了个人,说是打听到了杨子荣,还说他早就成了土匪。”这个人的一句话,让杨子荣的家人从军属一下子变成了匪属。
为了弄清事情真相,村干部三番五次“审讯”杨宗贵的母亲宋学芝,之后还停止了军属待遇。那个时候宋学芝已经60多岁了,许万亮患痨病,经常卧床不起。“庄稼都交给了我父亲,家务活我母亲料理,一家人过得很艰难。”杨克武说,人们对土匪深恶痛绝,从小就有人喊自己土匪崽子,受过不少欺负。
不过宋学芝秉性刚直,怎么也不相信杨子荣会开小差。她多次到当时的牟平县政府和文登专署伸冤,来回200多里路,踮着小脚步行来回。一直到1956年,根据上级指示,杨子荣被列为“失踪军人”,家人享受烈属待遇。《智取威虎山》火遍全国之后,有一年,有人拿着4张照片摆在杨宗富面前,让他辨认。他立刻认出了杨子荣的照片,泪流满面。这一年,是1976年,距离杨子荣牺牲也已经过去了整整27年,“奶奶宋学芝和三婶许万亮早已去世,没有等到这一天。”
1968年3月,杨克武参军,1989年,他又亲手送儿子入伍。“杨子荣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战功,他的子孙后代也为保卫祖国做贡献。”杨克武说。YMG记者杨春娜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在人人关注健康的时代,“健康”“养生”是最容易获得认同的“牌”。今年中秋节前,一些电商平台和微店就出现了号称有“养生”“保健”功效的月饼。然而,含有“养生”“保健”等表述的广告是不能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