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又带高三了。跟着学生升级,三年一个轮回,已经循环很多回。开学就是“江南十校”考试。古诗赏析的题,是杨万里的《和仲良春晚即事》,前四句是:“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后畦。晴江明处动,远树看来齐。”
诗题中的“春晚”,现在的说法,应是“晚春”。竹笋破土而出,挡住道路,蔬菜被雨打倒,像睡在菜畦上。家居悠闲,且行且吟,字里行间,满是喜悦。我想,杨先生可能也是爱种菜的人。
“蔬眠雨后畦”是写春景,但是,这种场景,也时常出现在秋日。
眼下正是秋雨连绵的天气。天总是阴阴的,时有雨点滴滴答答。苋菜、芹菜、萝卜、青菜都已发芽,有一拃高,细叶扶风,眉眼动人。丝条、苦瓜、黄豆、辣椒,也都后劲十足,生气勃勃。有两根苦瓜橙黄,像夕阳的光,垂挂在竹架下,好生自在!
田里有菜,还有花生、山药,河里有鱼,还有菱叶、鸡头果,就是囊中羞涩,也可暂时度日。自然就是自然之态,闲适富足。诚如梭罗所言,人的生活费用,其实不需要很多。花费大的,是那些超出身体之外,完全可以忽略的酒水、人情、感官刺激等等。就是这些东西,让人受累,身心疲惫。
曾经见过一份表格,说的是蔬菜搭配烹饪或食用时犯忌的事。我不相信。它们既然可以在菜园和睦相处,在肚子里怎么会闹矛盾呢。可是最近,我几次吃苦瓜炒肉,都觉得肚子不舒服。我开始否定自己。
看来,苦瓜与肉同炒同食,会犯忌讳;那么,静与热闹、雅与世俗各有各的地盘,有时水火不容。手不释卷的书生,与猜拳行令、胳膊上蟠龙腾跃的哥们,坐不到一条板凳;躬亲种菜的人,与汲汲于利、紧盯官场的人,也说不到一块儿。我听于丹解读典籍,谓“做人应当外圆内方”,感觉就是扯淡。
不过,也有令人担忧的事。有篇博文,就借袁隆平之口说:“中国最大的劫难已无法避免!”袁老先生的依据是什么呢?他说:千亩良田成了工业园区,以后,粮食、蔬菜将无处可种,无家可归。
据说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结果如何?卖菜汉子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想得倒美!”假如到了无田可种之时,这种笑话或许就是现实。
王安忆在散文《过去的生活》中写道:“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
我的菜园里,豇豆还有,是矮颗的,眉清目秀。豆荚月白,豆粒饱满,摘了来,烧五花肉,好吃得要命。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写过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讲述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的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我喜欢这个书名。
我爱读书、写作、种菜、钓鱼、骑行、唱歌、跑步、打球,还想学习口琴、手鼓、写字、画画。我时常独来独往。天高云淡,海阔水蓝,鸟在飞翔,鱼在遨游,天气真的很好!即使风雨时至,只要心情舒畅,也是好天气啊!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东京11月1日电日本国立农业和食品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简称农研机构)日前在一块野外隔离试验田里收获了转基因水稻,这是日本首次收获室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这些转基因水稻今年5月种在茨城县一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