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包括
1.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
2.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3.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
4.参与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的北极政策》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北极政策发表白皮书。
白皮书全文约9000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北极的形势与变化、中国与北极的关系、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和基本原则、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政策主张。
白皮书说,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北极问题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的范畴,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
白皮书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努力为北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白皮书说,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
白皮书指出,北极的未来关乎北极国家的利益,关乎北极域外国家和全人类的福祉,北极治理需要各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和贡献。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与有关各方一道,抓住北极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北极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涉北极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解读白皮书】
北极事务,中国不越位、不缺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北极政策文件。分析人士认为,白皮书的发表“水到渠成”,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未来将更好为北极事务作出积极贡献,给北极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发展带来机遇。
白皮书发表“水到渠成”
中国已是北极活动大国
白皮书全文约9000字,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表。
北极问题不仅涉及北极国家,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等不断发展,北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份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对外发表的第一份北极政策文件,发表这一白皮书旨在向各方全面介绍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传递中国致力于与各方共同维护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孔铉佑说,北极问题不仅涉及北极国家,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中国作为北极域外国家,是北极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努力为北极的变化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我们希望白皮书对内有利于指导中国的北极活动与北极合作,对外有利于与其他北极利益攸关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共创北极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说。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北极政策的出台具有实践基础,是中国北极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现在发表北极政策白皮书可谓“水到渠成”“恰逢其时”。
她说,白皮书的发表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的政策主张,推进中国与有关各方的务实合作,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实质性参与北极事务以来,中国广泛开展各类北极活动,已成为北极活动大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说,目前中国参与北极政策的实体不断增加,活动不断丰富,除了科研,已拓展到商业等多个领域,“白皮书的出台让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白皮书有助于增信释疑,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政策立场,增加了中国北极政策的可预见性,“对加大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是有力的舆论引导,也表明了我们负责任的立场”。
事实上,制定北极政策、规范指导北极活动是各国通常做法。除北极八国外,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非北极国家都已发布了北极政策文件。
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
陆上最接近北极圈国家之一
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基于这一基本定位,中国希望自身在北极事务中发挥“不越位、不缺位”的作用。
孔铉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不越位”,指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不会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以及北极区域内部的事务,将依据国际法参与北极事务;“不缺位”,则是指中国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专家表示,多年来,中国在北极事务上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在极地规则方面,中国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极地航行规则的制定,这一规则已于2017年生效,对保护北极海洋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国切实遵守《巴黎协定》的原则精神,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对北极的气候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阮宗泽认为,“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定位非常明确,表明中国有充足的理由为北极事务作出积极贡献、发挥建设性作用。
愿与各方共建
“冰上丝绸之路”
近年来,北极在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以航道为例,全球变暖使北极航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张侠说,对于中国这一海上贸易大国来说,北极航道的开通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至欧洲、北美东岸的航运距离,更为目前相对单一的贸易航道增加了一个安全备份。
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阮宗泽认为,“冰上丝绸之路”不仅覆盖北极周边国家,也可以惠及东亚其他国家,为北极地区未来开展国际合作、探讨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开发利用北极的活动应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尊重北极国家的相关法律,并在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尊重北极土著人的利益和关切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对中国北极开发的疑虑
“完全没有必要”
孔铉佑说,中国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团体参与北极开发利用时,严格依法利用、绿色使用、合作利用,并遵循商业原则。中方参与北极开发利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推动北极可持续发展。
他说,有人对中方参与北极开发存有疑虑,担心中方另有所图、掠夺资源、破坏环境,“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表示,北极国家有高度健全法律制度,对北极开发的环保、劳工、商业利用有很高的门槛和标准。我们会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法律办事,为北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积极的贡献。
(综合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日本官员24日说,日方考虑“升级”捕鲸船“日新丸”。西方媒体解读,这一动向意味日方将不顾国际反对继续推进捕鲸活动。农林水产省官员牧高斗(音译)当天告诉法新社记者,已申请1亿日元(约合581.4万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