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洲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法国新闻 德国新闻 巴基斯坦 新加坡新闻 大马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尼新闻 缅甸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六的自由甚至是睡觉 ◎周小麦

来源:成都晚报 2018-11-12 03:43   https://www.yybnet.net/

《六:一个日本人在大理的耕食与爱情》

(日)上条辽太郎 口述 苏娅 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我一边读《六》一边想: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居住下来,自己耕种水稻,自己酿酒,凭一双手付出劳动,换来报酬,把日子过得很满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很多人一听会说,这是傻呀。对,六(上条辽太郎的昵称)就是那个“傻”的外国人。

这个年头,我们身边的年轻人都在干什么?一个个争相涌到大城市去,向着造富神话顶礼膜拜,朝着未知的目标奔跑,一心想要站到什么风口上飞起来,成为人生的大赢家……想想看,我们今天推崇的所谓成功,不都是这样的么?六,这个外国人,与这滚滚大潮背道而驰一路向西,不是傻又是什么?

六在大理生活了六年,生了三个儿子。他用自然农法耕种着两亩水田和八分菜地,全家人的吃穿用度基本依靠手工生产。“只要甘愿承受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地支撑起五口人的日常生计,过喜欢的生活。”“过喜欢的生活”,是很小清新的表述。这样的表述,在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时候,常是虚幻和无力的,但是读这一本书,慢慢去感受六的生活,你会知道六的日常生活很扎实,感受很丰富, “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也是无比珍贵的样子。

六是个日本人,他在大理种田,用的是自然农法;又用老家日本千叶的方法把收割过后的稻子晾晒起来。他用木槌把几根木桩朝土里砸深,支起晒稻的架子,把稻束倒挂上去,接受日光的拥抱。六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很多朋友会跑去帮忙。他们在田里收麦、种稻,六从田边溪水里掏出早已冰镇好的啤酒,大家坐在田埂上听着音乐,吃吃喝喝,像过节一样。

六是一个种地的农人。“稻米很容易生长,比蔬菜要强壮。米是我们最基本的食物,它一定是很厉害的。种稻很容易,只是得做很多事……日本人说稻米能听到人的脚步声。每天去稻田里,稻米听到我们的声音会长得更好。平时除了引水灌溉,如果没有其他工作,我就去稻田里看看它们,跟它们说话。”农民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收获——把最好的果实选出来,留下种子。第二年种子长大,农民会更开心。“在真正的农民眼里,农业不是种了、收割了、一次性弄完的事情,而是延续、循环、永远都有的。当农民是很辛苦的,有时候不好玩。可如果留种子,农民就会觉得很有趣,幸福感多一些。”

这也是一本生活之书,因为六也是一位真正的生活者。六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活的,而不是“工作”。石头有声音,木头有声音,火焰有声音,阳光洒下来也有声音,六能听见这些声音。“每年两季的耕种和收割让人向往,平时大家都不知道藏在哪里,和六一起种稻和收稻是难得的相聚时光。”他享受这些日子——他自己酿酒、做味噌、与朋友相聚,“每当风味特别的米酒酿成,六便会邀请朋友:来喝我酿的酒,这是钱也买不到的味道。”朋友间相互赠与的生活让六感觉富足,这是他想要的“对话”。在六看来,人和他人、人和世界的“对话”,是微妙而重要的。他热爱手工劳动,喜欢亲手完成一件事,就是相信制作者的心念能灌注其中。有这样的心念注入,生活也是有了生机与妙趣的。而这样的生机与妙趣,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

想想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生活过成了眼下这副样子?在古老的中国,人们也是可以与自然天地对话的。老子曾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我们到今天重读之,又有新的所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越来越狭隘,譬如就无法想象,何以“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也可以称得上“喜欢的生活”;譬如也无法懂得,清贫的日子也可以很满足,内心可以很自由,而这种满足与自由,是应该作为人生很重要的东西去追求的。

我们现在追求的东西很多,例如你就经常可以听到有人把“财务自由”挂在嘴上,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挣够了一大笔足够花的钱,此后,人生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劳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彻底实现“自由”。然而,很少有人认真去想一想,世上真的有这样的“自由”吗?有这种一劳永逸式的“成功”吗?没有的。人生是一条长路,而非毕其功于一役也。生之不息,活之不止。活即是路上的行走,活就是劳作与收获;活是路过的风景,而非目的地。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世界每天都在变,但生活的快乐、劳动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却从未变过,无非是生命中最质朴最本真的那部分,譬如爱,譬如付出与收获,譬如内心的“自由”。在六那里,自由是“种地、做食物、做音乐、按摩、养鸡、打扫、养孩子”,甚至是睡觉。在你那里,自由又是什么?

新闻推荐

日首次在核泄漏灾区试验无人机远程送货

新华社东京11月7日电日本邮政公司7日在核泄漏灾区福岛县利用一架小型无人机将2千克以下货物运送到9千米之外的地方。这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的自由甚至是睡觉 ◎周小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