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每次读《寻隐者不遇》这首唐诗我便会陷入到沉思中,回应着自己的许多困惑。面对一个个鲜活、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有的时候总是如入宝山,云深不知,空手而归。日本滩中的国语老师桥本武先生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绘制了一幅“滩校”动人的教育画卷,教师自由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觉成长,是实现“立德树人”,学生发展的优势方法。
一个百年名校会从一个好校长开始,而遇到一个好教师无疑是一个学生终身的幸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桥本武老师的学生很幸运,多年后他们都会将自己的很多成就与老师联系起来,归功于老师的课堂。自由引导是桥本武老师课堂的一个特点。虽然,只有一本书,惯常的国语课,在时髦个性、充满知识、饱含热情的桥本武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却有无限的兴趣,广泛的爱好,无限的拓展,课堂在美食中品味、在诗词中浸润、在山川中游历、在比赛中拼搏、在情感中体验,在他们的整个生命中存活,在社会的脉搏跳动中存活,这大概是,一个老师的课堂能给予学生的一切。将宽松给了学生,这是心灵的宽松;将自由给了学生,这是生命的自由。
当他们感受到课堂中的存在、尊重、乐趣,这时候学生便在不自觉中愿意自主研究,这是桥本武老师课堂的第二个特征。“绕远”并没有掉队,是自己去寻找自己的终点。沿途的风景、攀爬的过程、柳暗花明的惊喜,让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断去探究、获取、追寻自己的未知,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养成了终身受惠而当时却未知的能力。抢牌大赛、试吃点心、风筝比赛、国语课等等,一节课桥本武老师给了他们什么,六年时间他们学到了什么,这些从“滩校”毕业生的奕奕成果、煌煌成就,就可以看到《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的魅力。学生的自觉成长成为桥本武老师课堂的第三个特征,课堂给了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生存能力,理解世界、适应社会的厚度和弹性。绕远、跑题、走岔道,不经意间学生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体验、去查、去思考,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触角越来越多,社会神经更敏感,能力更丰富。而这个过程中,桥本武老师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国语素养、人文素养这个圆点,不停地画圆,圆越画越大,学生的乐趣更多,越愿意自己去探究,最终形成终身受用的本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桥本武老师无疑是一个点石成金的真正懂教育、会教育、能教育的好老师。岁月更迭,时代变迁,“作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适合时代需要,能堪时代大任的人才这个时代命题始终没变,而教师就是时代命题的答卷者。每一名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寻找隐藏在教育、课堂、学生背后的教育规律,拨开“云深”,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恩师”。(作者系景丰中小学教学主任)
新闻推荐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一直众说纷纭。之前有研究通过火花放电、冲击水热等方式模拟了生化分子的起源。这一次,来自日本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