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之后,我们收获了哪些进步?
从“5·12”开始,我们学习如何应对灾难,对生命的尊重、对公民的庇护得到最高彰显。面对灾难,互相关爱扶助的人间大爱被唤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美好愿景变成感人的现实。一个“不认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中获得进步的补偿,这正是对“5·12”最好的纪念。
——又到“5·12”,灾难带来的震惊和悲恸恍若昨天,但人们毅然前行的脚步已经走出很远。高楼校舍在瓦砾上立起,生命的常春藤在废墟上攀援,地震中出生的婴儿,已蹒跚学步。除了供人凭吊的遗迹和纪念碑,灾区已看不到灾难的景象。
“一人受贿百人自首”说明了啥?
面对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不少人倒下了,这是法治力量的一种进步体现。虽然教育局长受贿只是66.5万元,但却能牵出近百校长自首,这样的案子在国内实属罕见。这样一桩教育腐败的个案,很是值得深思。
——2009年,广东英德原教育局长赖来新受贿66.5万元被抓。赖落网后,近百位涉案校长迫于压力纷纷投案自首。此案入选广东省2009年度“十大精品案件”。
公车改革为啥要偷偷摸摸进行?
公车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对公车改革进行评议,也可以要求政府部门对公车改革中存疑的部分进行解释。政府部门应当虚心听取公众的意见,那种公众一质疑就不改革、甚至走回头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公车改革不能走回头路,也不必偷偷摸摸。
——湖南多市县进行公车改革,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低调。不公开,不见报,连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日前,酝酿约四个月的津市公车改革也正式启动,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在面对媒体记者时说:“这个题材敏感,暂不向媒体公布。”
狰狞的毒工厂,打不死的蟑螂?
污染企业“死而不僵”,或在于资本勾兑权力,为自己争取生存;或在于地方政府护短,为之提供庇护。狰狞的毒工厂,像是打不死的蟑螂,在其“起死回生”的生态之中,总能看到利益冲动之下权力同资本的结盟。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化工有限工司2008年年底被勒令停产,但从今年3月起又开始违法生产甲醇。5月7日,封丘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组建领导小组为该工厂正常生产“保驾护航”。一名县政府干部表示: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真实用意是“防止老百姓告状”。
新闻推荐
据《大河报》报道 河南省公安厅、开封市公安局经过深入调查,认定尉氏县公安局在“2009·4·16”杀人案件侦破中弄虚作假、谎报战绩,并会同有关方面对相关责任人日前作出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