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得从“不倒翁”老赵说起,今年春晚老赵冒出一句和小品本身不搭界的话,大意是年年露面招人烦了。故作漫不经心说出,反倒可能是心里话,弥漫着“其实不想走”的酸意。至于整个小品,小沈阳加了戏份,但满口的怪话却是“新瓶装旧酒”,而关于误会的主题也带着去年小品的影子,甚至勾起很久以前的那个心里“拨凉拨凉”的回忆。是廉颇老了,英雄迟暮;还是自以为是,糊弄观众?不得而知。
老赵的衰退,只是春晚状态的一个缩影。春晚和老赵当年都曾大红大紫,如今“双双”成了“王小二过年”。从最早的“顶梁柱”相声到后来的小品,各领风骚后的没落,恰好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好的节目也是“三碗不过岗”。一道菜炒来炒去,即使变着花样放调和,总脱不了那个味,总会让人吃厌。何况人的口味会水涨船高,每一代人的需求又不尽相同。
当然,客观说,春晚的问题不能打老赵一个人板子,老赵也不过是春晚的一颗棋子,当了多年“胜负手”也属不易。春晚吵吵“变脸”有些年头了,但年复一年还是“八股文”套路,这是春晚越来越不招人待见的命脉。分析个中原因,笔者以为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捧着“国字号”的招牌,不免在自视清高的同时,又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所以每年的春晚刚一结束,又惦记着下一回,早早开始兴师动众,招兵买马,甚至有了劳民伤财的嫌疑。至于节目,追求所谓的盛大圆满,于是乎,歌舞铺天盖地,营造似锦繁花;相声、小品一哄而上,制造欢声笑语……反正十八般兵器是都要用上的。结果是演出形式越来越脸谱化,节目、参演者都被摆设成配合晚会需要的道具,“群英荟萃”生生成了“萝卜开会”。老赵之辈的神话,虽说有个人的手段,却也衬托了春晚的平乏和无奈。所谓创新,就只能是围着“满汉全席”添补点小打小闹的配菜了事。
把自个摆得太高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当自己是神仙,春晚办成神仙会,云遮雾罩之余,只见神仙插科打诨,歌舞升平,观众却不知所云,如同嚼蜡。原因很简单,节目离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反映真实社会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少,或者流于不痛不庠的肤浅卖弄。比如,社会流行语被当成廉价的笑料,其具有的现实生活投影意义消失殆尽,深刻被浅薄化,智慧被贱卖了。春晚遗失了最初为百姓和社会服务的根本。百姓们记起朱自清说“热闹是别人的”的道理,觉得无趣,自然也会拂袖而去。
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变,春晚只能沦为一场刻意而为的无聊乏味、没有灵魂的风花雪月秀。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6日,位于七里河区西津西路的天泰汽配市场一库房失火。近日,失火原因查明,当事人张某因涉嫌过失纵火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