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宋志永在北川参加救援。核心提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穿梭在震区的志愿者是救援队中的生力军,以宋志永为代表的“唐山十三义士”,就是救援队伍中的一个志愿者团队。3年过去了,“唐山十三义士”一直情系四川,从先后接纳300多名四川小学生到唐山免费读书,到认养“地震宝宝”……这3年间,“唐山十三义士”还成了传递爱心的志愿者品牌,13位农民不仅自己把志愿者当到底,还用实际行动感染更多人付出爱心……
地震导致失学寄宿唐山念书
300灾区娃喊他“宋爸爸”
2008年6月9日,在搜救及帮灾区人民搭建帐篷告一段落后,唐山十三义士”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震区。临行前,一群在废墟上席地而坐的孩子们让宋志永久久挪不开目光—— —家园毁了,学校坍塌了,娃娃们上学成了大问题!回到唐山市玉田县,宋志永顾不上回家就来到该县银河中学。“咱这儿能寄宿的学校就你这一家,我来跟你商量商量……”这有什么好商量的!”校长站起身,你马上联系四川,我这就安排人腾宿舍!”6月12日,宋志永和“十三义士”中的王金龙重返四川。安县 、北川等4县组织了246名小学生,宋志永带着这些四川娃浩浩荡荡回到玉田,安排在银河中学小学部免费寄宿读书……一周后的一天深夜,唐山迎来一场狂风暴雨。宋志永暗叫不好—— —在地震中受过惊吓的孩子们对风雨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大半夜他们会不会因害怕出乱子?宋志永在雷电交加中骑摩托车赶到6公里外的学校,只见学生们衣衫不整挤在宿舍楼走廊,正惊恐地哭号,任随队家长跟老师左哄右哄也无济于事。
“宋叔叔来了!”一个眼尖的孩子抢先喊道。宋志永跑上前紧紧搂住几个孩子:“娃娃们别怕,咱北方夏天经常会有这种天气,风雨急就急一阵子,雨过天晴就没事!”半小时后雨停了,夜空又闪烁出星星。忽然,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三年级学生扑到宋志永怀里:我想叫您一声宋爸爸……”紧接着几十个孩子把宋志永围在中间:宋爸爸!宋爸爸……”那一刻,泪水模糊了宋志永的脸……随后两个月,震区又陆续有50多个学生来到银河中学。
这300多名四川娃,跟朴实善良的唐山人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把东八里铺村的“十三义士”当作了亲人。每到节假日,“十三义士”每家都会聚着十几个四川娃娃。13个人把农活儿交给家里人,全部心思都用在四川娃娃们身上:给孩子们买文具,带生病的孩子求医问药,带着去天津儿童乐园游玩……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下,地震的阴影逐渐在孩子们心头淡去。
随着震区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2009年7月,300多名四川娃陆续返乡。安县女学生杨丽临别前紧紧拥抱宋志永:宋爸爸,唐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我们都忘不了唐山的亲人!”
成都认下干亲爷孙两地连心
200多条短信诉说3年牵挂
2011年4月6日上午,65岁的王加祥手机短信提示音响了。爷爷,您跟奶奶二位老人都好吗?我再过3个月就要毕业了。等我上了班发了工资,就能实现3年前的愿望来唐山看望您跟奶奶了……”王加祥是“唐山十三义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震区救援中,花甲之年的王加祥和年轻力壮的救援队员们肩并肩清理废墟 、抢救伤员,样样不落在年轻人后头。
2008年5月30日晚,王加祥和宋志
永在成都参加电视台抗震救灾晚会节目录制后,来到一家小饭店吃饭。两人刚坐下,旁边餐桌一个小姑娘搁下筷子问:“你们就是唐山来的救援队吧?”原来,小姑娘名叫王礼婷,17岁的她是安县花街镇人,父母在深圳打工。
王礼婷在电视上看到过“十三义士”的新闻,她抱住王加祥泪如雨下:“您这么大岁数还来救灾,身子受得了?”王加祥搀起小姑娘:“闺女甭担心,我身子骨硬朗着呢!”“唐山人真好!王爷爷要是不嫌弃,今后我就认您当干爷爷吧!”王礼婷边抹泪边说。
地震后王礼婷参加了中考,并以优异成绩被四川省卫生学校录取。返回唐山的王加祥收到她的报喜短信:“爷爷,今天我已经到学校报到了。等孙女攒够了钱就去唐山看您和奶奶行不?”王加祥戴上眼镜,一个字一个字给干孙女回复:“在学校要好好读书,爷爷奶奶等着你学有所成的那一天!”打那以后爷孙俩短信频繁来往,每逢节假日王礼婷都会发来祝福短信或打电话,叮嘱王加祥保重身体 、干农活注意休息,从天气预报上看到河北降温,王礼婷会连发好几条短信提醒他添加衣服。王加祥的手机平时只是打电话用,对短信操作不熟练的他,有时只好口述短信内容,请亲友代他摁键发短信。王礼婷的每条短信王加祥都舍不得删除,3年下来,他手机里保存下和干孙女收发的206条短信。
在2009年5月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中,王礼婷找到一位唐山来的记者,央求记者帮她给“爷爷”捎去她用压岁钱买的枸杞子 、大枣。现在,即将毕业的王礼婷最大的梦想就是等工作赚了钱,买上礼物去唐山看“爷爷”!
周年回访震区认“地震宝宝”作干儿
“十三义士”三年情系四川
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宋志永代表“唐山十三义士”赴四川参加纪念活动。
在汶川,在北川,在每一个村村寨寨,震区老百姓敲锣打鼓迎接回访的各地来客,并捧着自制的腊肉 、米酒 、年画献给宋志永等人。
在“十三义士”救援战斗时间最长的北川,一栋栋楼房正拔地而起,一些群众已经搬进新家,而不远处援建队伍和群众正争分夺秒建新楼;在新建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在救援时认识的灾区群众中,有20多户困难户让“十三义士”最放心不下。
纪念活动后,宋志永买上米面 、电饭锅逐一探望这些乡亲们和曾在银河中学读书的贫困学生家庭。5月20日是宋志永生日,他刚到安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拉着他的手:“老宋,我们这儿有十几个老乡打电话来,要请你到家里做客过生日哩!”这一天,宋志永辗转安县 、北川探望了7户群众,每到一处都有一个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等着他,在四川人的祝福声中,宋志永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生日。
一周年回访震区,宋志永还结下一门干亲—— —认了一个“地震宝宝”为干儿子。
听说“十三义士”的领头人回访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一对夫妇抱着儿子前来,这个小男孩是地震后6小时出生的,夫妇俩激动地说:要不是全国各地来了那么多救援队,我们家园绝不会恢复得这么快!今天碰到你是缘分,让宝宝认你当干爹吧!”宋志永抱过小男孩亲了又亲。在众人见证下,宋志永认养小男孩当干儿。
叫响志愿品牌爱心传递延伸
“十三义士”汇聚更多爱心
2008年6月12日去四川接灾区孩子时,宋志永在首都机场偶遇两位四川来北京出差的女士,女士认出宋志永,听说他是去接四川娃来唐山读书,两人从包里掏出四千块钱:“这钱是给孩子们的一份心意。你们是一群有情有义的汉子,你们的举动一定会唤起更多好心人的爱心!”这让宋志永再次意识到,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他和另外12人打定主意:从今以后咱就专门当志愿者,哪儿有灾难就去哪儿,谁有困难就帮谁!不仅咱自己要把志愿者当到底,还要用实际行动感染更多人付出爱心!随后,宋志永等“十三义士”开始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并把各级政府发给他们的奖金捐出12万元,在唐山市慈善总会设立爱心志愿服务基金。紧接着他们又创办爱心网站,通过网络呼吁爱心人士帮扶困难群体,3年下来,这个以“十三义士”为骨干的爱心团体志愿者已经达到3000多人。
“唐山十三义士”在抢险救灾中积累下丰富经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后,13人以最快速度集合,又联合其他志愿者共28人奔赴玉树救援,并给灾区捐款1.万元。
成名亦有烦恼盼望多些理解
“感动中国”人物有苦有甜
因13位义士先后赴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及赴四川救灾,众多荣誉纷至沓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真实再现宋志永接300名四川灾区
孩子到玉田学习经历的电影《飞翔的花
朵》2010年底拍完后,近期将登陆央视。宋志永本人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唐山十三义士”的带头人,宋志永被选为所在的东八里铺村村主任,该村也被列为“科学发展示范村”。13位农民出了名,但与此相伴而来的,是盛名之下的疲惫 、误解和无奈。
2009年7月,跟玉田县相邻的某县一个中年男人用地板车拉着妻子来到宋志永家,声称夫妻俩得重病让宋志永捐款。宋志永打电话核实,却发现来者身体健康,只是生性懒惰,拖着瘫痪的妻子到处蒙钱。你不是有爱心吗?俺媳妇不能走道儿,你的爱心就不能匀给俺们点儿?”被识破的男子仍软磨硬泡。宋志永无奈,只得掏出500块钱把他打发走……2010年10月,“唐山论坛”有一个网友因家里遭火灾发帖求助,很快有网友跟帖说风凉话:“宋志永呢?那十几个义士呢?前两年到处救灾捐款,家门口老乡遭了难他们咋不管?”那时宋志永正随全国工作组在四川检查灾区“特殊党费”用项,尽管他几天后回到玉田马上组织向那个网友捐款,但心里仍很不是滋味:我们不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我不可能分身管那么多事,大家能不能对我们多一分理解呢?相对成名之累,来自于社会民间的更多理解和赞誉,则让“唐山十三义士”备感欣慰—— —2009年大年初六,浙江温州一位七旬老人不远千里来到东八里铺,老人从包里拿出13只橘子:“这是我家乡特产,特别甜!我跟老伴商量好,一定要亲手给你们13个人一人剥一只橘子吃!”吃着老人亲手递过来的橘子,13位农民都觉得甜在了心里……
新闻背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曾因在当年年初赴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而名震全国的唐山13位农民兄弟,火速奔赴灾情最重的北川,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在灾后最关键的3天里,他们共从废墟中抢救出25名幸存者,搜寻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这13位普通农民也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