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着他来守护红船”
1921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闭幕。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59年成立,馆址设在南湖湖心岛。“一大”纪念船—— —南湖红船自此在湖心岛边展出。
与共和国同龄的章水强是嘉兴桐乡人,1968年他应征入伍,后成为空军某部的一名飞行员。
在军中,他认识了中国第四批女飞行员王莉。在翱翔长空的共同经历中,两人相爱了。
1978年,章水强第一次带着新婚妻子王莉回乡探亲,他俩慕名来到著名的红船旁,映着南湖的粼粼波光,依偎着拍下了一张合影,王莉还请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在照片上写下了“缘分”二字。
1988年,章水强和妻子王莉从空军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嘉兴。
按照当时政策规定,转业干部夫妻不能同时留在机关,一个得去基层。章水强把去市委宣传部的机会让给了妻子,自己到当时位于嘉兴郊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从此,夫妻俩开始了和红船的长相守。
“红船让我们一条心”
到南湖纪念馆后的第二年,章水强就挑起了副馆长的担子,全面主持工作。1996年开始,他担任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
馆里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最“宝贝”的就是红船,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红船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象征和中国历史的见证,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红船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修理时要把红船上的1000多个零件卸下,按照“修旧如旧”等国家文物保护原则进行维修。能维修木船的人才越来越少,他就组织馆里的业务骨干掌握修船技术。
“到老了我们还是喜欢这里”
在章水强任职期间,南湖革命纪念馆搬迁过两次,规模从最初的不足两百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两万平方米。
章水强说,1991年之前,南湖革命纪念馆设立在湖心岛的古建筑群中,进出都要靠摆渡。一块牌子,两个同线电话,少数陈列品,设施比较简陋。一条船只能坐十几个乘客,人多的时候要等上好长时间。
“这既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又不利于古建筑保护。”在章水强等人的建议下,1990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一座纪念馆。得知消息后,嘉兴市民踊跃捐款,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筹集到320多万元,并自发组成义务劳动队,为纪念馆“添砖加瓦”。1991年纪念馆建成后的十年间,参观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建党80周年之际,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年参观人次首次突破100万,最多的一天参观人次超过3万,无论是岛上还是馆内,游客摩肩接踵。章水强觉得这个纪念馆也不够大了,他再次提出建造新的纪念馆。
2006年,2万平方米的南湖纪念新馆动土奠基。现在新馆已 经建成,2011年4月下旬试开放。
“是党的光芒使你红了起来”
在章水强带领下,南湖革命纪念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等称号。
“丈夫在这个特殊的岗位工作,我很自豪,家里来了客人,我总领着他们去南湖,看红船,看着他办公室的窗户,都觉得特别亲切。”王莉说。
章水强60岁生日那天,王莉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 — 两本用牛皮纸做封面的剪报本,封面上写着“足迹”,里面都是有关南湖、红船和章水强的各类报道。剪报我收集了好多年。现在我在准备新的剪报本了。”她说。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