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专业遇冷 ,冷专业热需求 ,成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常态。热门专业 ,毕业生多 ,供求大 ,社会需求趋于饱和;冷专业社会需求少 ,毕业生更少 ,冷专业毕业生反而成了香馍馍 ,炙手可热。冷热不均 ,忽冷忽热 ,这样的社会容易感冒。
我国本科专业超过2000个 ,高校数百家 ,而考生熟知的高校、专业则屈指可数 ,所了解的 ,只有“985工程”学校和“211工程”学校。只有高考结束 ,手捧报考指南 ,巍峨泰山下 ,还有群峰。
一下子 ,我们脑袋懵了 ,嗡嗡作响 ,于是 ,报考指南、专家支招满天飞。
大学扩招以来 ,专家支招成了报考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多年来 ,专家提供的参考意见大同小异 ,没有创意。说白了 ,考个好大学 ,选个好专业 ,无非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很多专业 ,我们只闻其名 ,不知其实质;很多专业新鲜出炉 ,莫说学生不闻其名 ,就连大学老师也要临阵磨枪 ,才能探其究竟。
专家支招 ,无非告诉你 ,选专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就业 ,不要把目光盯在“热门”专业和名校 ,除了了解自己的素质 ,还要了解学校、专业的内容 ,了解教授课程、师资力量、硬件设施。
说了等于白说。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
报告》显示 ,报考时的“热门”专业 ,如今遇到寒流;报考时的“冷门”,如今成了香馍馍。
有些冷门专业历史比较短 ,随着社会发展 ,分工越来越细而出现的新兴专业。如老年学、特殊教育学、社工学 ,以及包括上文提到的高尔夫管理学、殡葬学。
新兴行业通常代表行业有需求 ,发展初期国内人才匮乏 ,专业毕业生具有学科优势。
而有些冷门专业的形成 ,则和人民传统观念、社会需求有关。部分冷门专业就业热 ,是因为考生对其长期“冷处理”,造成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有些专业就业热 ,比如殡葬业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这是一个激荡的年代 ,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在冷热对流、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的时代 ,只有“变”是不变的。对高等教育失望的今天 ,高校名否 ,专业冷热 ,并非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十字路口。社会是个大舞台 ,冷热是对流的 ,并不是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守在招聘会外哀叹。变革的社会为所有人创造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新闻推荐
网友机场围堵郭美美 其由深抵京全程被网络直播,红十字会昨再次回应郭美美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