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过一篇写春天的课文,文章把春天比做一个姑娘,她走到大地,大地绿了,她来到果园,果树开花了,她来到田野,青蛙叫了。文章不长,但是读完让人感觉到春天万物更新,一片生机的景象。同时课文还配有插图,是一个带着花环的妙龄女子,那时候懵懂无知,以为春天真的就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像神仙一样拥有神奇的魔力,只是肉眼凡胎的我们看不见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懂得了书本里面的春姑娘只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一号人物,但是关于春天是个姑娘的美好想像却一直陪伴我走过烂漫的童年。
不错的,春天的确不是个具体可感的某一个人,但是我们却可以随处感觉到春的气息,甚至春天就埋藏在记忆深处。记忆中的春天,树叶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乡间小路两旁开满了各种小花,花儿争鲜斗艳,惹得蜜蜂嗡嗡嗡,蝴蝶翩翩采花忙,田地里的小草也破土而出,为春天增添绿意。放学回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还不忘摘几朵小花回去装饰房间。最喜欢摘的就是野蔷薇了,拿一枝多叉的小竹枝,拔去枝头的竹叶,然后插上一朵野蔷薇代替,如此一番“偷龙转凤”,粉红色的野蔷薇配上竹子的绿叶,再拿一个好看的瓶子装水插上,俨然一件好看的艺术品。
田野上,农民伯伯婶婶忙着春耕,水牛下田了,种子下土了,沟渠灌水了,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到春耕时分,我和姐姐都要跟着妈妈一起去田里播种,路过的行人看到小小年纪的我就跟着来播种很是赞叹,但只有妈妈姐姐知道我是来玩泥巴的。用脚拨来一堆泥巴,然后和着水不断地踩,双脚有节奏地上下动着,看着块状的泥巴逐渐变成光滑的泥浆,我的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妈妈看不惯我的行为,粗着嗓子吼我,小孩子贪玩的天性让我对妈妈的吼叫置若罔闻,妈妈也无可奈何。现在想来,虽然那时候贪玩了些,但这却是童年时代最深刻的印痕。
在外求学,不经意间多年一晃而过,再次踏上乡间小路,虽然也一样是春天,但是那些陪伴着我们一起上下学的路边小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以更为宽阔的泥路。不久的将来这里又会迎来修路施工队,在原来的泥路上铺上石头、沙子、水泥,以后通行此路的人不再受泥尘、路滑之苦,这对饱受泥路折腾的乡亲们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但是想到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采摘野蔷薇的情景,心内竟涌起阵阵惆怅。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看得到那种花,更是不可能让人随便采摘花儿的。只有在春天,才能见到那粉红的小花,只有在乡村,才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到摘花的乐趣。
在家呆上几天,接受了山水灵气的洗礼,神清气爽。重走当年踏过的足迹,沧海桑田,乡村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在村里四处晃荡,已经没能看到水牛的影子了,想必等到春耕之日,取而代之的是吃油不吃草的铁牛。问起叔叔什么时候买的铁牛,小堂弟自豪地说买了好几年了,刚开始买他就会用铁牛犁田了。时代在进步,童年中水牛犁田的情景恐怕真得在回忆中才能看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给人希望的季节。长大了的我们得为了生活早早算计,得为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小时候的那些人那些事,早已变得物是人非了!似水的年华,载着儿时的欢乐,渐渐远去……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