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的一大亮点就是提高了医疗机构开展静脉用药的准入门槛。为确保患者安全,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办法》特别强调,医疗机构未配备注册医师、护士和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没有相应急救药品器材的,不得开展静脉用药业务。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的黄医生表示,药物配伍不当、超量用药、输液时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死亡。他说,输液安全很重要,很多大医院都会接诊过因输液不当而出现不良反映的患者,在一些没有配备急救设备的医疗机构输液是比较危险的。建议市民到诊所、门诊看病时,首先要看墙上是否挂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再看是否有注册医师、护士,同时,还要看调剂处方的人员有没有从事药剂业务的资格。
在市中医院,记者从儿科了解到,每天前来就诊的儿童大概有300多人,其中需要输液治疗的占到三分之一,并呈增长趋势。儿科主治医师张医生认为,静脉输液存在一定风险,在用药和输液过程中,稍不注意,容易造成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出现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出现事故;尤其是儿科,需要观察和对应治疗,风险大,压力大,仅从这一点来说,新规实施将有利于医患双方权益的保障。当然,也希望患者尽量做到“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谨慎输液,留意医疗机构的是否具有相关执照,实习生凌晓明尽量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大医院输液。
支持新规,确保群众接受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市民一旦感冒、发烧,到诊所、门诊打个吊针,是最平常不过了。可记者了解到,现在社会上医疗机构众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相关资格的医疗机构造成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因诊所、门诊不当开展静脉输液引起的医疗事故并不少见。在走访中,当谈到新规中抬高了静脉输液的准入门槛,许多医疗机构表示支持,他们认为新规进一步明确了静脉输液的相关要求,这有利于患者权益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对一些不正规医疗机构的遏制和打击。
记者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对一些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随机采访,不少患者表示有时为了图方便,不想去大医院排队,一般的小病会选择去小诊所输液。对于提高静脉输液准入门槛,有可能一些小诊所就没有资格输液了,市民王女士说,还是支持的,毕竟安全最重要,但同时也希望大医院在输液人员和设备上增加配备。
记者在城区多家私人诊所采访,他们都表示支持新规的实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诊所负责人认为,现在医疗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是很严格的,即将施行的《办法》明确了静脉输液的有关规定,抬高了静脉输液的门槛,确保群众接受更安全的医疗服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对大医院和小诊所,开展工作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贵阳2月18日电(记者李劲峰李惊亚)因3名伤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贵州省道真县18日发生的中巴车翻车事故死亡人数目前已增至13人。一辆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