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好坏,关乎人的健康。现今,为了改善水质,“喝出健康”,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家用水质处理器,来净化和过滤自来水;有实力的开发商会给新楼盘安装直饮水系统,让业主水龙头里的自来水能直接饮用。无论是何种方式,其基础都在于二次供水设施是否完善,物业公司管理是否得当,卫生部门监管是否到位。
小区的路灯坏了,垃圾箱的盖子不见了……细心的居民总是会发现问题,及时催促物业公司来人处理。但有几个人会提出查看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要求物业公司定期清洗、消毒?物业公司乐得居民对此“不闻不问”,为了省去维护、洗消二次供水设备的成本,这件关乎健康的大事,成了“你不追究,我决不作为”。
“你知道家里的自来水从哪里来吗?”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自来水公司送的”,还是会说“来自我们小区物业公司的二次供水设施”。事实上,在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调查中,有九成市民会如前者回答。千万别小看这低得可怜的知晓率,它可能会成为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盲区。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因为卫生许可证是依二次供水单位申请而办理,对于那些没有申请、登记的二次供水单位,监督部门因先期没有参与楼盘的竣工验收,而无法从源头上获得信息,及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
其实,在这点上,兰州有法可依。市政府颁布《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做好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办法明确规定二次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项目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规划、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但在现实中,因为牵涉颇多,具体实施有一定困难。
兰州市民:
二次供水知晓率低
连日来,记者来到坐落在城区的部分新楼盘、老楼宇和单位家属院等涉及二次供水的生活区,走访了一些居民和物业公司负责人。
家住雁滩某小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小区是采用二次供水的方式,入住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从没听说或见到过物业组织专业人员对二次供水的水箱、蓄水池等进行过清洗和消毒。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水箱是否应该定时清洗消毒,很多人表现出非常茫然,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家里平时喝的自来水还需要消毒。
据悉,通常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因此,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唯一选择方式,其卫生状况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按照规定,楼层在四层以上的用水,都由二次供水实现。但事实上,二次供水在市民中的知晓率是非常低的,有九成人认为,自家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就是由自来水公司直接供给。”兰州市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科科长许琴告诉记者。
供水单位:监管介入少污染隐患大
兰州市二次供水单位大多集中在城关区范围,隶属于居民小区或物业管理公司以及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以往的监督检查中,监督人员发现,一些小区的蓄水池多年不清洗消毒,导致池内有害藻类滋生、细菌繁殖;部分二次供水单位管理不严,蓄水池不加盖上锁,安全隐患极大;一些小区的二次供水地下蓄水池与化粪池间隔距离不足1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0米间距;有些居民还在楼顶露天水箱周围放养鸽子,鸽子粪便到处都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兰州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二次供水专项整治行动,共摸底登记全市二次供水单位1022户,其中符合卫生要求、纳入卫生许可监管范围的有520户,督促清洗消毒供水设施718户。换句话说,在此之前,兰州的二次供水单位符合卫生标准的较少,纳入监督部门管理范围的更是少之又少。
记者来到位于七里河区的世纪花园小区,这个小区于前年建成。物业公司高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小区建成伊始就到卫生监督所登记备案了,监督员每年来检查两次。“这属于卫生状况较好的二次供水单位,兰州有很大一部分老楼群,其二次供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许琴说。究其原因,是由于老楼房管道设计有缺陷,二次供水设备陈旧,已无法达到要求。
城关区焦家湾一带有大量的单位家属院,由于企业不景气,其二次供水常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卫生隐患极大。记者随意走访一座院落,找到门房老师傅询问,他告诉记者:“我只管拿钥匙,让我开门就开门,关门就关门。”随后,记者来到安装蓄水池的房门前,发现大门紧闭,铁锁锈迹斑斑,显然已经很久没人开过。
卫生部门:兰州二次供水监管凸显五大问题
根据规定,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做好二次供水设施及水质的卫生管理工作,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每年对供水设施必须清洗、消毒一次以上;清洗、消毒后,应当经具备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水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据介绍,二次供水的水箱如果长期不清洗消毒能引发多种疾病如肠道、皮肤传染病等。经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伤寒、痢疾、霍乱以及马鼻疽、钩端螺旋体病、肠炎等。另外,还有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也可以通过水传播。不仅如此,二次供水污染还存在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可能,如以前曾有媒体报道过在水箱中发现死亡的动物。由于污染造成的微量元素过多,容易引起身体脏器的功能病变,严重的甚至引起中毒。这些病菌有的生命力还相当“顽强”。尽管市民将自来水烧开后饮用,但有些微生物不足以被杀灭,且微量元素也不会由于高温而改变。
目前,有实力的开发商会给新楼盘安装直饮水系统,让业主水龙头里的自来水能直接饮用。直饮水系统就是专业上称之为管道分质供水,要遵守的卫生标准更加严格。目前,兰州只有四家供水单位在卫生监督机构监督备案。“虽然直饮水不是目前的主流供水方式,供水单位也相对较少,但是肯定有一些漏网之鱼没有登记备案,逃避接受监督检查。”一位卫生监督员说。
许琴坦言,兰州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二次供水储水池、楼顶水箱等硬件设施陈旧,既不符合规范要求,又无资金改造;二是部分单位管理层饮水卫生观念和安全意识淡薄,自身管理工作不到位;三是二次供水设施建设预防性审查仍不能落实,致使准入把关不严,后续改造又困难重重;四是部分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属于改制企业或无人管理小区,根本无资金对蓄水池和水箱进行清洗消毒,也不能办理卫生许可证,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五是部分物业公司管理的蓄水池和水箱自行清洗消毒,程序不规范,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监管对策:推行设施清洗消毒备案登记管理制度
为统一标准、整体推进全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层次不齐、管理混乱的现象,去年,兰州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兰州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备案登记管理细则(试行)》。市卫生监督所按照《细则》规定,对申请备案登记的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单位进行了资料审核和现
场审查,对符合清洗消毒要求
和备案登记规定的14家
单位发放了《备案登记证明》,并通过卫生监督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要求各二次供水设施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必须选择已备案登记的清洗消毒单位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未备案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
针对问题,卫生监督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行防范关口前移、监管重心下沉、监督触角延伸的模式,全面加强卫生监管。下一步,兰州监督部门将协调政府制定出台新建、改建、扩建的二次供水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管理办法,其项目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当有规划、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把好源头准入关口。协调街道、社区负责督促房屋产权单位落实其所属的机关单位、学校和居民自行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工作。督促供水单位在新建的二次供水设施供水前应当通知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检测,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专业分析:地方法规实施需要时间
据介绍,对一个水箱进行一次清洗消毒,其价格是按照水箱内壁部分的面积来计算的,每平方米18元。这个价格由兰州市物价局核定,但很多物业公司,包括许多单位自己的管理部门都不愿意支付这笔钱,能省则省。
其实,价格只是导致二次供水单位“不作为”的原因之一。目前,负责全市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监督的专业人员很缺乏,这么大的城市,全靠数量少得可怜的监督员去发现、去监督,实在力不从心。建议市民主动参与监督,对自己所住的小区或单位进行监督,如发现管理者每年未对水箱或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或发现饮用水水质不良,可投诉举报。举报电话为:4814930、4814912。收到投诉后,执法人员会尽快对违规单位进行问责。
事情总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卫生许可证是依二次供水单位申请而办理,对于那些没有申请、登记的二次供水单位,监督部门因先期没有参与楼盘的竣工验收,而无法从源头上获得信息,及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对此,兰州并不是无法可依。市政府颁布《兰州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做好全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办法明确规定二次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项目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当有规划、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但在现实中,因为牵涉部门较多,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
二次供水安全保障需要多管齐下
吴睿鸫
央视经深入调查发现,导致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是二次供水。其实,城市二次供水水质安全已上升为全国共性的问题。地下水池和屋顶水池悬浮物多,细菌总数严重超标,远远达不到6楼以下的“直供水”水质,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最近某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屋顶水池积泥厚度达到20公分,其悬浮物含量达到50毫克/升,是建设部“水质标准”的50倍,细菌总数也超标76—110倍,不少屋顶水池中还出现了“红虫”,经常从管道流进居民家中。
造成二次供水水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多来自管理层面的因素。一方面,既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也无明确管理部门。目前关于二次供水的管理,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在有些地方,如北京、上海,二次供水要实行卫生许可,在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查之后,拿到卫生许可证才能供水。但是,大多数地方的二次供水是没有人管的,有些归建设部门管理,有些由卫生部门或者水务部门管理。
同时,既有公共政策的不完善,也使二次供水陷入管理困境。建设部规定“二次供水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对设施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到达用户的供水水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将二次供水管理、维护全部推给了用户,而作为各城市唯一供水单位的自来水厂却对二次供水状况不
闻不问。用户由于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不可能维护水质。这项规定不仅不符合国情,也不切合实际。
笔者以为,要想保障城市二次供水安全,需多管齐下。首先,摸清底数,提高技改进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全国二次供水的点位、设施、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逐一登记造册,逐步全面改造。不达标的点位设施应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逐年安排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其次,明确管理和技术标准,架构起严格的监管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版本的二次供水管理标准和二次供水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健全二次供水设计、施工、验收制度,完善涉及生活饮用水的二次供水水质标准,建立监管与惩罚机制;进一步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监管部门,授权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二次供水的日常工作,细化各个职能部门的责、权、利,改变二次供水分散管理、无人负责、无序操作现状,使二次供水管理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开展二次供水卫生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李吉明 http://liming730210.home.news.cn/blog/近年来,只要一提到某某年轻干部得到组织上的重用,坊间就会出现许多有关该干部的一些“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