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官方网站5月1日刊登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通告明确表示,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和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以及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据中新网)
虽然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味,但其中明确提出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可以说迄今为止最明确也最具操作性地表明了对“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手段投诉”的态度。而这一条,也是许多人担心的。因为在当下的投诉和权利维护的制度设计中,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出现事故之后的反制措施,实在太弱太弱。
不知从何时开始,医生和患者二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同室操戈的悲剧场面。这种局面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而解决它,也更是个繁杂而浩大的工程。这既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解决人们因医疗供应不足而引发的种种焦虑,并将医生和患者由利益对立方重新变回战友;也需要医生提高医德和医术,以安慰和缓解病人的成见和不信任感;更需要患者体谅医生的辛劳与医学的种种不确定性,并充分理解和信任对方。以医生为敌的社会,与以患者为囊中物社会,同样都是病态的。
事实也表明,绝大多数的病人和医生之间,还是能够相互理解并和谐相处的。但即使99%满意,余下1%的不满与缺憾也是致命的。况且,当下,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与矛盾,使满意度数字还远没有99%这么高,因此,各种想象不到的危险还大量存在,并威胁着医生和患者的安全。因此,用严厉的手段去应对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那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而真正的和谐,不是“严打”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生发出的。因此,在加强管制的同时,还应该健全并畅通患者们表达意见的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让矛盾,有个正常的宣泄口和减压阀。
新闻推荐
全天有人看守提醒行人注意 德国:修个井盖,拉起三道“警示墙 ”
德国每两条路就有一条因年久需要修补。虽然目前很多道路和配套设施正在施工,但由于警示标识做得“一目了然”,德国极少发生由此引起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