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9年的中国足坛扫赌打黑风暴,在长达两年多的调查审理后,终于迎来了一审终结。两位中国足协前专职副主席谢亚龙、南勇13日一审均被判刑十年六个月。中国足坛昔日呼风唤雨的人物杨一民、张建强、陆俊等人此前已分别受到了法律惩处。
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在震惊、痛惜之余,应该深刻反思中国足球。唯有如此,中国足球才能触底反弹,获得重生。
反思之一:足球主管为何纷纷倒下
中国足球界自1994年推行职业化改革至今,五位足管中心主任中就有谢亚龙、南勇两人倒在“中国足球掌门人”这个火山口上。
业内人士和专家的普遍共识是: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着体制上的先天缺陷。官商一体、管办不分、由重视政绩重于联赛利益的行政管理者所主导的“伪职业”联赛。至于足协领导们,虽然负责和主导联赛的运营,却不像真正的CEO一样为联赛的兴衰承担任何责任,体制成了“保护伞”。
成都体育学院教授郝勤说,中国体育的“双轨制”导致体育制度既没有完全实行商业化和职业化,而做的又是商业化的事情。“中国足球深层次的问题就在于此”。
反思之二:国企、房地产足球乱象
在中国足球圈里,青岛海利丰是一个怪异而短命的存在。随着司法机关的介入和中国足协的调查,其背后“玄机”也大白于天下——卖球赢利。
甲A之初,为了好成绩,一些国有资本在投资足球时往往互相攀比、不计成本,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烧钱”行为导致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越来越艰难。俱乐部没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没有赚钱的正常渠道,成本又被过度抬高。但老板不想亏本,球员还想致富,只能走旁门左道了。
如今,房地产足球成为中超又一道景观,已占中超半壁江山。作为暴利行业的房地产真肯用动辄上亿元的巨资“打水漂”?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商不会真亏,其投资足球主要在于谋求间接效益,除了利用关注度追求广告效应外,还有取悦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的动机在内。
反思之三:联赛赔钱,球员毁牌,赞助商权益受损
中国足球职业化伊始,联赛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想赞助的企业都需要排队等候。
2000年底,为国家队备战世界杯考虑,足协抛出了联赛“2001年只升不降、2002年只降不升”的诡异方案,同时联赛赛程被“腰斩”。坏消息接踵而至,2002年初,足协宣布甲A联赛电视转播权由足协统一开发,由于转播费与央视没有谈妥,当年前6轮联赛没有直播。当年底,百事单方面宣布暂停对甲A的赞助。此后,西门子公司赞助了中超一年后就退出,翌年中超“裸奔”。中超公司取代福特宝后仍然换汤不换药,结果2006年拉赞助拉出了广受质疑的爱福克斯案;2007、2008年联赛冠名商改成金威啤酒,每家俱乐部得到了联赛史上最少的分红数额。
联赛成为足协的“提款机”和“征兵站”。与此同时,作为联赛主体的球员、球队和裁判,不职业和毁牌行为也越来越多。联赛曾经的金字招牌毁得差不多了。
反思之四:唯成绩论让中国足球成空中楼阁
职业化近二十年来,为什么国足的战绩和排名不进反退,进而“四大皆空”?也是中国足球的另一宗“罪”。专家普遍认为,在足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上,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符合正金字塔型的规律,不可能出现空中楼阁似的成功。
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不可能不知道根基已断,但受到“唯成绩论”的影响,中国足球一直陷入从思想到行动上的急功近利。于是,所有的足球优质资源向国家队集中,作为足球未来的青少年群体无形中被忽略了。足球从娃娃抓起喊了多年,但口号多、行动少,或流于形式,或杯水车薪。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1.5台风1.5.1尽快转移到坚固的建筑物或底层躲避风雨。1.5.2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穿较为鲜艳的衣服,并在随时能抓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