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孩子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又一个看似热闹、皆大欢喜的儿童节过去了。爸爸妈妈们为了让孩子在每个节日都拥有像样的礼物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六一”前夕,孩子忙着文艺汇演的彩排,父母忙着计划怎么和孩子快快乐乐地过六一。相比起许多成年人小时候的儿童节,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贵重”礼物,比如电子表、电动玩具、漂亮衣服对现在孩子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不少家长走上“血拼”之路,iPad、iPhone等动辄数千元的智能科技产品进入了家长们的送礼视线,还有部分家长瞄准了黄金珠宝,父母手中辛苦积累的金钱被打着各种儿童礼物旗号的商家掏走,可孩子从中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短暂。
儿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而作为父母,更多的是要思考: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礼物才可以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留下记忆的闪光点?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现在的孩子又是“不幸的”,过于丰富的物质给予使他们幼小的心里多了一份浮躁与功利,少了智慧、汗水与坚韧——轻而易举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会消磨孩子的意志,缺乏学习、生活的耐力与冲劲儿。不论是否愿意面对,有一点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大多平凡普通,他们瞬间消费了父母的礼物,却很少懂得其中的深意。因此,不要让孩子轻易得到一件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礼物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喜欢礼物,也需要礼物,让每次“得到礼物的日子”形成一种传统,日积月累,孩子自然会对这一传统习惯产生甜蜜的期盼。成年后的回忆里,这种甜蜜和温暖将丝丝缕缕,长久的沁人心脾,这才是节日与众不同的地方。聪明的父母会用尽心思带给孩子比礼物更长久的回忆,并且形成可以和孩子共同分享的仪式感。
心理学家夏洛克说,孩子索要东西是情感的需要——需要被接受、被喜爱,或者成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所以父母需要以行动让孩子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与他买了什么或者拥有什么没有任何关系。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或者玩游戏,或者翻看以前的照片,这些都不需要花太多的金钱,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关注和爱,才是最贴心的礼物。
新闻推荐
【新华社昆明6月9日电】记者9日从云南省政府新闻办获悉,云南晋宁系列杀人案责任倒查工作已经结束,12名责任民警被追责。云南省晋宁县晋城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