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地方大学生成长为肩扛海军大校军衔的工程师,李文波为了祖国南沙那片蓝色国土,在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高湿、高盐“生命禁区”里坚守2900多个日日夜夜,换回140多万组宝贵的水文气象数据,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家中6位亲人先后去世,他都因守土有责而无法回家尽孝。
这就是李文波,创造了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等多项纪录和南海气象观测的十多项第一,被南沙官兵赞誉为新一代“守礁王”。
五月烈日,热浪逼人。记者走访军营寻找李文波。只见年仅47岁的李文波头发花白,上楼梯时,妻子赵善英要搀扶他一步一步地往上走。面对记者,李文波淡淡地说:“南沙湿度大,关节出毛病了。”
新婚5天即远赴南沙
听说李文波主动申请去南沙,女友质问: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你是不是变心了?
1985年7月,李文波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那时本科生非常抢手。可是就连他的父母和同学都没想到,他选择了当兵!
“我从小就向往成为军人,我最爱穿的就是军装。”李文波向记者道出其从军纯朴的动机。
1991年6月,他所在部队接到上级通知,需要选调两名懂气象的干部到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工作。当时,他的部队驻地在经济发达的宁波,而南沙守备部队的艰苦不言而喻。他学的是海洋调查,到南沙从事海洋气象专业,得从头学起。更让他纠结的是,选择去南沙,很可能与宁波女友的婚姻就会化为泡影。
听说李文波申请去南沙,女友赵善英质问:“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你是不是变心了?”女友的父母得知情况后也不希望自己独生女的丈夫远在天涯。为此,老两口跑到部队找领导,李文波的父母也从山东老家专程赶到部队,劝说他留在宁波结婚成家。
最终,善良的赵善英被李文波的执著所感动,主动地与李文波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并赶在他到南沙报到之前举行了简单婚礼。新婚5天后,李文波就告别妻子,登上了去南沙守备部队报到的火车。
徒手苦建一流气象站
李文波和战友们仅靠设备说明书,顶着烈日和暴雨奋战,硬是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观测系统徒手建了起来
南沙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常年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环境恶劣。永暑礁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我国政府建立的海洋观测站。
李文波来之前就对礁上艰苦环境有思想准备:缺淡水、缺蔬菜,几个月难与家人联系。但是,简陋的工作条件仍然让他吃惊不小。为了尽快扭转局面,他提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性海洋气象观测站,就要创一流、争第一。
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因陋就简,想方设法,将气象观测场、预报室等十多个场点,逐一进行升级改造,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和通信系统等设备。
观测站要新建海气边界层观测系统。可是天气恶劣,技术专家无法上礁指导,李文波和战友们仅靠设备说明书和一张其他观测站施工的照片,通宵达旦地研究安装方案。最终,采取“纯手工”作业方式,扛水泥、抡铁锤、搬器材,皮肤掉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近半年的连续奋战,硬是把一套高达数十米的“庞然大物”建了起来,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南沙气象资料极为缺乏,李文波又到广东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科研院所查阅资料,还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心得,编写成十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培养起60多名专业骨干,其中50多人次立功受奖。
为了每月上报水文气象资料,从1998年开始,李文波又琢磨用电脑设计程序观测站,那时,电脑还是“奢侈品”。李文波买来一台旧电脑,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如今,报表制作工作仅需2个人用不到3天时间就能高质量地完成。
多年来,他和战友们搞了20多项小发明、小制作、小革新,使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脱颖而出,备受国际同行的关注。
巨浪滔天冒险测数据
21年来,李文波和战友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
李文波看电视最爱看的是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每当报到南海气象时,他都很开心。尽管是短短的一句话,却饱含着他和战友的辛劳和莫大的成就感。
海洋气象观测要求每隔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20多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每隔3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一次观测结果。工作周而复始,而且越是恶劣天气,海况越危险,观测的准确性越重要。
2007年12月18日,12级台风袭击南沙,海面巨浪滔天。当时值班员提出,能否等风浪变小后再进行室外观测,李文波说:“不行,越是天气恶劣,我们的数据就越有价值,再危险也不能漏测一次。”他说着率先扎上保险带,带着一名班长,顶着狂风巨浪,相互搀扶、匍匐前进到各个观测点。其间他几次险些被大浪卷进海里,经过与风浪搏斗了1个多小时,终于测量完所有数据。
为弄清“南海龙王”的脾气,李文波带领战友们系统地深入总结了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和特点,撰写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21年来,李文波和战友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守礁8年成最长纪录
在21年里,他有9个春节在礁上度过,守礁时间累计长达
8年零1个月
弹指间21年,李文波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变成年近半百、头发花白的“小老头”,同时还患上头晕耳鸣、风湿疼痛等多种职业病。关节炎发作时,他上厕所、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而他的大学同学,有的成了国家部委领导、大型企业高管或社会知名人士,有的移民海外。同学聚会时,有的人对他长期在南沙当一名技术人员感到不解,提出要帮他转业到大城市工作,可是他都谢绝了。
2005年9月,家里突然捎来信息:母亲病危,李文波不得不请假回家。当时母亲已不能吃东西,只能用管子吸点流食。在家短暂的10天里,李文波每天在母亲病床前寸步不离。可回部队第二天,李文波便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而此时,前往南沙的舰艇刚刚驶离码头。那天夜里,李文波一个人走到后甲板,面朝北方,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
在南沙守礁期间,李文波6位亲人先后离开人世,而他却都无法回家尽孝送终。
李文波结婚以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没陪妻子逛过几次街。令李文波感到愧疚的还有自己的孩子。去年孩子要高考了,李文波却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当得知孩子高考落榜的消息时,他只好让孩子复读。
在21年里,他有9个春节在礁上度过,守礁时间累计长达8年零1个月,创下了南沙官兵个人守礁次数最多、守礁累计时间最长的纪录,创出“新一代守礁王”的美誉。他还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水文气象工作者,2次荣立三等功。
在一旁听着丈夫李文波的讲述,赵善英不停地用纸巾擦着泪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更不是称职的爸爸。”李文波说,“这种遗憾和愧疚,也只能等我退休之后再弥补了。但是,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会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的礁石上……”
据《羊城晚报》袁增伟曹海华肖德伦
新闻推荐
对民间关于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免费通行的呼声,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5月2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已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已起草了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