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记录一个时代的形式太多了,而最传神的莫过于文学;而在文学领域,微型小说算是顶级形式了;而要记录大千世界,最高明的莫过于记录“人”;然而,要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最好莫过于记录形形色色的众相了;这些众相在现实生活中有名有姓,实录显得无能为力,只好是小说了;小说有长短,最容易让读者接受的形式还是微型小说。
这大约就是许锋在文学形式选择的高明之处了。
严格意义上,许锋几乎是在履行一个周朝采诗官(记者)的职责,他每天在观察思考着身边的人事,次日一大早起床就开始自家“早报”的写稿工作,无非他写的不是纯新闻稿件,而是“文学新闻”作品。
为什么说他的小说是“文学新闻”呢?第一,他的微型小说有时效性,也就是最现时的人事;第二,体裁精短,大多为千字文;第三,多数作品都发表在报纸副刊,有及时的受众。因为许锋的微型小说将新闻人物摹写得更加逼真生动,远非干巴巴的小心翼翼的新闻作品能够胜任的。
速写商场人物是许锋小说的主要取材点,因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点往往就在于眼下的商场,也因此他说“文学让我在城市活得很幸福”,但是对这些人物形象莫不充满讥讽。譬如,《房地产老板的遥控器》里的房地产老板,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如何玩命售楼,最终搭上了自家的性命;《奚嫚》里面的无辜的奚嫚陪着老板出了一趟差,因为没有遂老板的“意”,莫名其妙从公司消失了;《周“销售”》里面的周经理,由于提出了“过分”的待遇要求,被总经理炒了,等等,其实这样的人物远非上百个,只要活在当下,就有人物在,有人物在,许锋小说的“源头活水”源远流长。
许锋小说中的人事还来自于“幻想”,但是,他们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这类题材最能体现许锋的才华。譬如,《我飞》当中的舞剑,他开了好车,却无奈在堵车的城市里,于是让自己的车长了翅膀,别的有钱人跟着效仿,也有了长翅膀的车,于是,他索性让自己也长了翅膀,在天上飞,可是,飞在天上没有鸟儿买他的账,最后还在天上发生了“撞车”事件,最终把自己给撞死了。小说靠幻想对有钱而无序的阶层给予了极大的嘲讽;再如《三个工作日》里面的三个靠钱当上了局长的人,他们的劣迹远非三个工作日所能备述的,神奇的三天,作家已经为我们摹写了那些花钱买官者的种种丑态,令人唏嘘!再看《造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药,服了这种药,一年能怀8次胎,还造了人造肚子,直接让其生产,果然生出了一个老K,但是,老K似人非人,不通情理,最终自己也悲哀地看着医院的人造肚子,心生悲悯。其实,作家通过神奇的想象,警示人类对欲望的追求应有节制!同类题材的作品共有的特征是:从现实人类的现实欲望出发,以幻想的高科技满足人们的欲望,最终换来的却是悲哀的代价。
许锋的小说,还有直击现实生活、对现实客观摹写之作,这类作品传递了作家的悲悯情怀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就等二十万》里,儿子将爹抬到诊所,不是为了挽救爹的生命,而是为了讹诈二十万块钱来买房,结果人救活了,医家的心凉了,就此结束了从医生涯。这种“含泪的笑”的悲剧感,发人深省。《请你喝酒》当中的成武,原本让人觉得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记者,孰料在一次又一次交往中发现,他却是一个虚伪透顶的家伙,这种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画面几乎是见
怪不怪了,但是,作家却给予了极大地热情来书写,以此呐喊人性的回归。在《头脑》当中,作家和房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对现实社会人心不古的何其嘲讽!
总之,许锋的小说取材于最新近的社会生活,发端于对现实的极大关注,归结于对社会众相的多层期待和嘲讽,塑造了众多转型时期的“那一个”,担当了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值得期待。
关于许锋
“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近日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外百名作家的百部作品整体亮相,甘肃榆中籍作家许锋的微型小说集《预言家》占据一席之位。
现工作于广东某高校的许锋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州市小小说学会会长、广州市萝岗区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作家。其从事小小说、微型小说创作已有20年。其“对现实生活的激情表达”受到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小小说选刊》总编辑杨晓敏的称赞:“许锋从不在一个题材领地过多停留,他关注各种社会矛盾与人的内心冲突,他总是能揭开我们所陌生的生活层面的盖子,拓展视野,让我们的阅读变得饶有兴味和丰富多彩。”
今年5月8日,许锋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小小说的忧患表达》,他认为作家应当具有忧患意识,作品应体现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批判,承载了“忧患表达”的微型小说,会更有“骨感”。收入本书的《预言家》、《教授甲》、《排斥异己》、《造人》、《涂改液》、《善良的蝶》、《羊脸儿》等荒诞、幽默作品体现的正是作者长久思考后的“浅度”表达,部分作品见报后被全国文摘类报刊和中学生课外读物转载十余次之多。摘自西北文学网
新闻推荐
在联赛与商业比赛之间,帕切科、巴蒂斯塔选择了联赛。于是,在“拼搏”与“放弃”之间,这两位名将选择了放弃。面对与拜仁曼联这样欧洲豪门过招的机会,他们“自杀式”的排兵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