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城市环境舒适宜人,其绿色、畅通、抗灾三大特点,提升了城市幸福感。
美化城市治理拥堵
到过莫斯科的游客都会对这一坐落在郁郁葱葱森林中的城市影响深刻,绿树、绿地成为莫斯科市最好的城市名片。经过市政部门长年的科学绿化,莫斯科已经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绿化系统。目前,莫斯科市拥有12个自然森林公园,900多个街心花园和公园,城市绿地率超过40%,人均绿地面积45平方米,成为了世界上绿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长期以来莫斯科的交通拥堵令居民出行备感不便,为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畅通城市,莫斯科市政府酝酿出台了各种措施以求解决拥堵问题。
首先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从根本上治理城市拥堵。长期以来,莫斯科市政道路规划以位于核心区域的克里姆林宫为中心,所有主干道呈辐射状向城市各个方向延伸,但最终都指向单一的市中心,因此上下班高峰容易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自今年7月1日起,莫斯科市正式扩容,新增14.8万公顷土地。为了使未来莫斯科城市功能区划更加科学合理,该市将建设多个城市中心,同时将市内交通网络道路由“环形放射状”变为“方格状”,从而缓解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过于集中的矛盾,以减轻核心区域交通压力。
其次,严格交通管理措施,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多年来,违章停车、超速行驶、违反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在莫斯科屡禁不止,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另一大主因。为此,自今年7月1日起,俄罗斯修改实施了新的交通法规,大幅提高对违章停车、擅闯公交专用道在内的多项交通违规行为的罚金,从300卢布(9.2美元)提高至3000卢布(92美元)。这是莫斯科整治交通秩序,畅通城市的一剂猛药。
第三,清理特权车辆,解决官车“与民争路”。在莫斯科的主干道,如列宁大街、库图佐夫大街,双向车道中间由两条白色实线划出的一条特殊车道,专供特权公务车以及消防车、救护车使用。在政府机关高度集中的莫斯科市,特权车除可使用特殊车道外,还可在各大街小巷优先通行,加剧了堵车情况。2012年7月1日,《对交通工具上使用的警灯和警报器进行规范管理》总统令正式生效。根据这一命令,俄政府机关装有警灯标志的特权车数量将减少一半,由现有的1040辆减至569辆。
多管齐下防范灾害
莫斯科市地处寒带,同时降水丰沛,应对极端天气任务繁重。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积累,莫斯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灾害应急机制。
莫斯科每年都会遇到严冬的考验,年均降雪总量约3600万立方米,面临持续降雪和冰冻等极端天气。按照相关预案,莫斯科市政部门在冬季到来之前就会完成扫雪除冰机械设备检修,融雪剂储备等应急准备工作。气象部门会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天气预报,提醒市民雪天的可能降雪量,以便各方早做准备。一旦降雪,市政部门不等雪停立即开始出动清扫。在莫斯科主要交通干道一般会有两三辆专用扫雪车,在马路上一字排开,既扫雪又喷洒融雪剂,并将积雪扫到路边。在扫雪车过后,会有专用车辆将路边积雪收集起来,再由卡车运至积雪处理厂,就近将积雪融化、过滤,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既实现了快速处理又保护了环境。
对于该市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俄紧急情况部是防灾处突的核心职能部门,该部将灾害事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地震、水灾、旱灾、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另一类则包括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坍塌等人为事故。俄紧急情况部针对不同灾害事故制定出了详细的应对条例。俄还成立了一个智能型的救灾指挥中心——“国家紧急情况管理中心”,并在各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采用了高科技手段,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报,组织救援。该部拥有包括国家消防队、民防部队、搜救队、水下设施事故救援队和小型船只事故救援队在内的多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高效的处置能力、丰富的抗灾经验深获莫斯科市民的信任。
据《经济日报》廖伟径
新闻推荐
日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称,深圳将继续扩大聘任制公务员队伍规模,并配合深圳市委组织部落实好党委、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法院、检察院和群团机关新进公务员实施聘任制工作,争取在两年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