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从9月30日一直到10月7日,连续8天的长假成为史上“最长黄金周”。
“最长黄金周”里,约有一半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有出游意愿的高达87.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8.3%。期间接待人次约为3.6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0%。
事件二:高“堵”公路
除了史无前例的长假,全国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首度实施改变了许多人出行的选择。然而,超负荷的流量让多地“高速路”变“龟速路”“停车场”,高“堵”公路上的长龙不仅影响了居民出游的情绪,甚至还影响了正常出游计划。
在免费通行首日的9月30日,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共完成8560万人,车流井喷式增长以及交通事故增加,导致了国内16省(市)共计24条高速出现了明显拥堵,个别热点路段出现时速20公里以下的极度堵塞。10月6日起,集中返程车流导致公路压力增加,6日全国道路运送旅客再破8千万人大关,未出现大规模拥堵,但入城交通压力明显增加。
事件三:景区“爆棚”
受今年8天长假、免费通行和景区“黄金周”优惠票价等因素的影响,“黄金周”里,多地知名景区出现“爆棚”现象。当观景成了“看人”,名山变成“人山”,有网友感叹道,“西湖见人不见桥,故宫人山如潮,三亚海滩成饺子锅,大梅沙滩人比沙子多。”对不少居民而言,“悠长假期”由于拥堵成为“自虐假期”。
事件四:加班费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恰好对半分成两部分,前四天是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后四天属于一般假期,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选择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按照4月4日起上海执行的月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计算,如果8天都加班、不调休,加班工资至少有1333元。
然而,对部分劳动者来说,“上8天班拿20天工资”的“黄金加班周”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加班劳动者大都难领全额加班费,还有网友“晒加班”称“酒店要求员工长假期间必须加班,请假1天扣100元”。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从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解到,9月24日1时20分,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与一辆大客车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境内发生相撞,目前事故已造成9人死亡29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