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0月7日播的“假宽带真相”中,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专家对北京、四川、天津、河北、深圳等地的一些宽带用户测试,发现宽带网速低于宣称数值。据调查,国内超半数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业内人士称,国内多地宽带运营商从上一级运营商购买宽带,再转售给用户牟利。为获得最大利润,宽带公司常用共享宽带冒充独享宽带。
一个是挂羊头的名义速度,一个是类龟速的实际速度——两者之间的落差就是行业暴利的根源。虚胖的“假宽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真正的问题是:既然早有数据揭露了我国内地宽带数字上的真假猫腻,那么,为什么行业监管部门“不知不觉”?虚报数据连起码的“货真价实”都做不到,市场监督部门有无失职嫌疑?此前有报告说,在宽带费用方面,我国内地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宽带每月费用实际折合13.13美元,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数据也许未必绝对精准,但内地宽带“价高质劣”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个细节应该尚未退出公共记忆:就在宽带垄断的上一轮媒体论战中,运营商“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声无息地猛然提速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宽带,这种做派,再次证明有些东西不是做不到、不是非高价不可,而是格局使然、地位使然。
龟速宽带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假宽带”莫非要做百年品牌——这个问题人们也许要问,既然市场貌似无解,法律有解吗?
新闻推荐
从11月1日起,西安市停车收费将告别承包制,所有收费员将统一制式服装,实行统一管理,同时,西安市二环以内将全部使用POS机收费,采用计时收费卡来电子计时。据了解,长期以来西安市停车收费工作一直采用“定...